我们经常听到大人们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这是为什么呢,“少”和“老”又分别是什么岁数呢?
让我们先理解少和老的意义,在现代社会,只要没有病灾,活到八九十岁都是很正常的,所以现在的“少”指的就是青少年,二十岁左右,“老”就是六十岁以上,这是我们现代的称谓。但在古代,生活条件有限,活到四五十岁就算是高寿了,所以当时说的“少”就是指“弱冠”以下,也就是20岁以下,而“老”就是三十岁以上。
所以“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的意思就是二十岁以下的孩子不能读水浒传,三十岁以上的老人不能读三国演义。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剖析这句话,我们要先了解这两部名著的性质。
水浒传教人造反,打打杀杀,意气用事,又专以攻城破狱为能事,以打家劫舍为豪举。
三国演义教人谋略,并且多杜撰,书中阴谋诡计无数,细读过后让人毛骨悚然。
所以前一句“少不读三国”的原因是二十岁左右的孩子,正是血气方刚,叛逆的时期,很容易学坏;在青春躁动期,很容易对周围环境不满,担心会像梁山好汉一样,占山为王,对他人和朝廷造成危害,如果所有青少年都对“该出手时就出手”津津乐道的话,遇到镇关西就打,遇到潘金莲就杀,岂不是天下大乱,社会安定受到严重威胁吗,所以“少不读水浒”
再看下一句“老不读三国”,在古代意义上是因为人在三十岁以上,有了自己的意志,怕有政治头脑的人看了三国,推翻统治者的统治。而在现代意义上,是因为黄粱梦已醒,壮志仍未酬,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似曹孟德一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大多数的人,回首年轻时的意气风发,望着如今的满头白发,心里也只剩下迟暮之悲。人数自古有尽,天命从来无常。老年人读完三国,回忆自己的一生已至尽头,观书越是尽兴,合卷就越加沮丧。
虽然这句话有一定道理,但我认为这样的话在古代而言,都是为了能够巩固封建统治的观念。我们现代人还是应该应该多读古典名著,知晓历史,多学知识,多识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