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出于欠缺,我对花朵总有一些儿执念。其实生在农村,少女时代和小姐妹们常养花,吊兰、月季、鸡冠花呀,树上的桃花、梨花、石榴花呀......连同田地里的野花儿,全也滋养过眼睛的。
后来才知道,有一些花儿不必自己养,亦有人送的,譬如玫瑰。但35岁之前,未曾收到过玫瑰,故而觉得奢侈。越无有,越觉得高不可攀,仿佛心中留下一个缺口。
除了用“玫瑰”比喻,我不知道还有什么花,更能比喻女人的美、丰盈以及奉献。一枝深红色、凝着露珠的玫瑰,多么神秘而堪称完美的存在啊。
万紫千红里,玫瑰或许不算多么高雅的花儿,可对于我,却有难舍之情结。第一本书就是我的玫瑰,犹如心上朱砂,以此献给所有爱我的文友和读者。
我其实骨子里自卑又自尊,总怕区区文字拿不出手,又颇为鄙帚自珍。潜心再潜心,培植我的第一朵玫瑰。
有人说,“文学作品一旦产生,就不再受作者所控制,它自有它的命运。”细想何尝不是呢?文字来源于作者的创作,而作品一旦产生,就开启了它自己的命运。
曹雪芹披衣执笔十载,方有《红楼梦》上部的传世,下部却不知所踪。更有无数文学家的呕心沥血之作,在世间辗转漂泊,默默无闻,甚而遗失、泯灭在茫茫岁月里。
何其有幸,我的清浅文字竟也被看见,终于启动第一步。
我清楚地记得,2022年的春节,照例身在异乡过年,连日生病,连呼吸都很困难,辗转难眠。窗外有零星的烟火和鞭炮声,我问自己,“如果此刻死去,你最遗憾的事情是什么?”
答案并不十分难寻,我属于许多个身份,却唯独不属于我自己。如果我就这么随风而逝,那么最希望留下一些文字,留下我对人间的热爱与感知,献给世间有着同样思绪和寻找的人们。
然而一拖再拖,迟迟无法实现。因家人不支持,因费用,也因没遇到合适的机会。素人一个,出书会有市场吗?文人清贫,出书需要一个书号,犹如一部车子需要一个车牌,版权才能归属我。
人活一世,放在历史的长河里,忽然而已。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每天都在感受着生活的酸甜苦辣,每个人、每件事都不可能完美,或许原谅生活中的不完美,珍惜当下、活在当下才是最好的选择。
都说“文如其人”,熟悉我文字的朋友们,或许早已读出我是敏感多愁的性格。从农村长大到都市打拼,也曾迷茫彷徨,也曾心碎黯然,也曾绝望无助……甚至险些引发抑郁症,曾有几次想悄悄自绝于人世。
好在,一路坚持下来,闯过一道道关口,走向如今相对开阔、明媚的自己。在最艰难的日子里,是读书,是文字陪伴着我,开解着我,给予我无穷的支撑和力量。
这些心路历程,都展现在我的文字里。我希望它们,也能带给读者们一些精神力量,在这苍茫的人间温暖地活着。
作家埃莱娜·费兰特说过,“书一旦被写出来,就不再需要它们的作者,如果它们真的足够好,它们迟早会找到自己的读者。”我极认同这句话。
我真诚地、小心翼翼地培植这朵小小玫瑰,她一旦开花、结果,将会分身出多少支玫瑰,带着它们独特的香气飞入谁的手掌?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如果将来它们飞入你的视线,你会像我一样喜爱它们吗?
(PS:近来很是忙碌,琐事缠身,常有分身乏术之感,故而文字也少一些。偶尔在外面投稿,感兴趣的朋友,可百度“作者 尚妮妮”去搜读。
不过,繁忙的工作中也阅历很多人与事,心态成熟许多,有许多想要说的话,未来会陆陆续续写出来。
第一本书已正式签约出版社,在编辑之中,希望半年后能如期面世。心中忐忑,不知未来会波折如何?且尽心尽力去完成。
感谢爱我的朋友们,始终守着这小小一隅,包容我的笨拙、任性和热情……相信我们是惺惺相惜的同频人,遥祝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