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一个上午,我在街角的一家咖啡店里,坐在桌旁喝咖啡。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忽然,一个男孩的声音从我身后传来。
“Mom, why don’t you think about you are lying?” (“妈妈,你为什么不想想你在撒谎呢?“)“Why?” “Why not?” (“为什么?” “为什么不想一想呢?”)
只见,一位年轻妈妈手拉着个五,六岁大的男孩从我身边走过。妈妈走的快些,男孩有点不太情愿地拖着步子,勉强跟得上大人。妈妈只顾走着,没有理会小男孩的话。这男孩一边走着,一边不停地”唠叨”着。
小男孩的话儿引起了我的注意。
为什么这男孩儿不直接地问他妈妈呢?譬如,”妈妈,你为什么撒谎呢?” 我想,多数的孩子,还有成人都会这么直接地说”为什么?” 可这小男孩却用一种通常大人才使用的反问句来问话。
这是一句“有意思”的问话。实际上,这小男孩用反问句的形式问话,是表达了他对妈妈行为的一种自己的“判断”。譬如,妈妈可能答应过给他买个玩具什么的,但由于某种原因没买,小男孩就认为妈妈”你在撒谎“。
也许,这小男孩的问话方式是要引起妈妈的注意,给她一个善意的提醒?因为这是用反问句与人交流中所隐含一个特点。
难得可贵的是,从小男孩反问的话语中透出他的自信,显示能与成人”平起平坐”地交流的态度。而这些说话的技能、自信、与人平等地交流,并不是多数孩子,甚至是有些成人所具有的。
诚然,这小男孩能娴熟地使用这种反问句是与他的成长环境,特别是与他的家庭教育分不开的。
由此想来,为人父母者, 有时我们真的需要“放下架子”,蹲下来用平视的眼光,带着微笑,聆听孩子所说,耐心地讲给孩子,心平气和地讨论问题。或许,这些就是一个孩子自信心成长的初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