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现当代文学中,我最敬佩的人就是鲁迅,他是我精神世界里的“男神”。
爱他的杂文,爱他的散文,爱他对世事的态度。
无数次幻想时光倒流,与他同处一个时代,若有幸和他促膝长谈,此生无憾!
今天无意间看到书架上的《朝花夕拾》,重温一番后,温暖如旧,美好如初。
无论是在彷徨、苦闷中的深刻思索,还是在沉淀、追忆后的真情流露,鲁迅都表现得那样自然流畅、宁静澄澈。
无需华丽的辞藻,无需愤慨的指责,也无需撕心的呐喊,他不愧是我们的“民族魂”,彷徨于无地后又站立于大地,附丽于存在后又植根于生活。
李泽厚先生曾这样评价鲁迅:“他彻悟了又回到人间,彷徨之后不是躲在院墙内谈龙说虎,饮茶避世,这才是真伟大。看破了还积极地生活着,没有矫情,不哀叹,参加左翼,培育青年,不妥协地战斗到最后一息,这才是鲁迅。”
在《朝花夕拾》中,对于当今时局和过往人事所表达出来的情感是那样的真挚,没有无谓的雕琢与粉饰,只是在追忆中静静流淌出最原本、最真实的情感,直接而纯粹,深情又炽烈。
02
鲁迅用“闲话风”式的散文与我们读者进行精神对话。
十篇作品,记录了鲁迅童年生活的片段经历,每篇文章别具一种自然开放的氛围,表现着孩子的率真可爱。
去除世俗的纷繁,摆脱成人的复杂,完全置身于孩子的世界,用最无邪的童真,最稚嫩的话语,勾勒出大家心目最美好的童年画面。
尤其是那个趣味横生的“百草园”,一想起它,眼前便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
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不过是简单的几笔带过,就会让我们对百草园充满无限遐想,觉得那一定是孩子们尽情玩耍的天堂,于是又不由地回想起自己曾经撒欢打滚的那片小天地。
紧接着,鲁迅又着重强调那拥有无限趣味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
出于事物的好奇,孩子们总是用幼稚的想法支配无知的身体,去体验着他们觉得有趣的东西,比如说用手指按住斑蝥的脊梁,会听见“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听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型的,吃了可以成仙”,于是“我常常拔它起来”,一根不够,两根,三根,“牵连不断地拔起来”,甚至曾经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一根像人样”。
回想我们每个人的童年,不也常常喜欢乐此不疲地盯着一件事情干,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读到这里,想必大家又会不由地追溯自己童年生活的点滴。
鲁迅的散文就是有着如此的魔力,不论你看过多少遍,每每再次翻阅又会跟随他的笔触走进孩子的世界,眼前形象地描述仿佛令时光倒流,自己也瞬间回到了童年,而后追随他的脚步把童年再游历一番。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远比桑葚要好得远”,短短的几句话,就已经让我们领略了覆盆子的形、色、味,每个孩子的童年都对“吃”有一种情有独钟的爱恋,不爱吃的人,怎么会把它描绘得如此“秀色可餐”?
当冬日的积雪能够覆盖地面,“小淘气包”们便又想出新的玩法:“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耐心地等待,“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快速地“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可是“我总是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在三味书屋读书之余,逮着机会就三三两两地“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当“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有人又开始调皮“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
童年就是这样,往往当我们成人后回忆起童年的趣事时,大多都是瞒着父母、师长做得那些事才会更加惊险有趣、记忆犹新,弄不好挨一顿臭骂,过后回想起来依旧是那么有趣。
当每个人回忆起童年的时候,总会说出一句:“自己当时怎么那么傻”,的确,童年的我们因为年纪尚小,根本不会多想什么,可偏偏就是那股傻劲才能使童年变得那么充满欢乐。
在《朝花夕拾》中,随处可以闻出童年的味道,在孩子的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的单纯。哪怕有不满,有费解,都可以像孩子一样用最简单的方法去解决,用最直接的话语去回击。
03
鲁迅对于人世间有贯穿于生命始终的大关怀,对历史、社会、国民性的认知有横亘古今的大眼界。
《朝花夕拾》更像是一次寻根之旅。
人们总是在前行,渐行渐远时,当初为何启程的缘由却变得模糊。
在经历了人生跌宕起伏后,会看淡一些东西,更会珍惜一些东西,生活的成长历程不一样,理解也会各不相同。
但拂去岁月铅华,《朝花夕拾》中想要传达的一份本真,一颗童心,应是每个人不变的坚守与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