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城市的漂流瓶里,收到一封写给农村的信。
“诗人作家们”总爱把城市里的华美与甜蜜,伪装成奢侈的远方和诗意,赋予乡村一个美轮美奂的滤境,把农村描绘成一个人人都向往的梦幻之地。
常年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又怎么会知道,农村永远都是农村,那里永远充满了穷苦与劳碌,人们永远种瓜烈日下,人们永远刨食泥土里。如果说城市里展现的是文明与生活,那么农村经历的便是自足与生存。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地方,但在这里许多复杂的事都会变得简单;而农村是一个简单的地方,却有很多简单的事都会变得复杂。
当三伏天炽热的阳光透进历史的天空,我在七色彩虹里看见父辈们热辣滚烫的灰白色身影。从农村包围城市,曾是父辈们的蚕食战略。数十年前,“帝国”曾将沿海城市都煮成了一锅钢铁的肉汤,在断壁残垣的城市里,父辈们在烽火与硝烟中匍匐前行,在枪林弹雨里东躲西藏,横飞的血肉溅满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余生的那些日子煎熬、痛苦、漫长……后来父辈们放弃了城市,窜进了大山深处的农村,依托广袤的山川有利地形,积蓄原始的生命力量,哺育“星星之火”,以成燎原之势。再后来,父辈们便开始大力建设农村,开田拓土,发展农业生产,农村大跃进的日子像极了传说中的“愚公移山”。再再后来,父辈们全力投入城市建设,农村的繁华没落了,沉寂了,一步步成了如今的样子。
如今许多人从农村来到城市,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在城市里安居乐业,都是为了能生活得更好。地域有地域的差异,世界有世界的不同。国家的力量只能够缩小城乡差距,而不能消除城乡的鸿沟。以城市带动农村,是城市化的必然需要。因为只有把城市建设得足够好,农村也才会跟着变得更好。但城市化的终极目标不是城市,也不是农村,而是人。
从农村漂流进城市的人,看似能穿破地域的阻隔,实际上却很难走近城市里的中上流阶层。城市只会勾起我们的乡愁情,永远无法让我们获得归属感。
大暑时节,又到了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当炽热的阳光从东方倾泻而出,在飞机高铁的轰鸣声中,楼层与桥梁披上了华衣……与此同时,在鸡鸣狗吠的吵闹声里,人们扛着锄头走入了庄稼地……每一双忙碌的脚步踩在城市这片滚烫的土地上时,平淡的时光就这样洋洋洒洒地穿流过去,无感,却又隐隐地感觉到,时代的繁华正渐渐淹没父辈们的血汗、牺牲、奋斗。这一切都归于喧闹中,都归于平静里。
大暑,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大暑时节,城市有城市的热浪,农村有农村的清凉。
城市的烟火只是一份情感寄托,但“腐草为萤”却并不是一个荒诞的传说。远古的人们在一片腐草败叶中看到了生命,从而把萤火虫当作是夏天迎接秋天的诗意之虫。这是一种希望。
城市里暑热难耐,但农村里却生机盎然。田野土壤高温潮湿,林间湿气浓重,为庄稼生长成熟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夏季风调雨顺的生长,决定了秋季硕果累累的收获。这也是一种希望。
“晴带雨伞饱带饥粮”,父辈们的话犹犹在耳。三伏天因湿气大量积聚,时常会暴雨倾盆。然而再大的雨也淋不湿城市,却能让农村人寸步难行。在世间万物的眼里,雨后的晴天一定会更加美丽,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希望。
大暑时节,许多人仍在城市里栉(zhì)风沐雨。绵长的雨丝挑逗着道路边灰头土脸的树叶儿。疾驰的快餐车加快了轱辘的转速,硬生生挤过整整齐齐的“蚂蚁”车队。大雨中再没有撑伞慢行的过客。铺天的雨声怎么也盖不过私房里的欢歌。城市在一片朦胧中,焕然一新,却怎么也洗不出农村里那一片生动的颜色。
大暑时节,许多人仍在烈日下踽(jǔ)踽独行。酷暑的阳光穿过头发,刺激着头皮上的每一个毛孔。一滴滴晶莹的汗水顺颊而下,里面倒映着一弯皎洁的明月,月光下远远飘来烤肉与烈酒的香。街头巷尾摆满了品类繁富的食摊儿,它们随着城市的灯光一同亮起,合着汽车的喇叭大声吆喝。生活在底层的人们聚集于此,纵情谈笑,开怀畅饮。即使在冰封飘雪的年纪,也要做热辣滚烫的自己。城市似乎没有夜晚,阳光也从未褪去……
农村与城市,过去与将来。听不清是谁在历史的洪流中争先恐后地承诺:在热辣滚烫过后,许你岁月静好。我静静地看着这一切,真实而明白地存在于农村和城市之间,突然想起了一句曾经读过的主席的诗(词),他说,“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