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小说的心态来读的这本书,却让我产生了对于死亡的思考与共鸣。故事围绕一个怪老头开展,他一生钟爱的夫人六个月前去世,因此欧维策划了自我的死亡,却因新搬来的邻居和不断需要他帮助的陌生人而不能够执行。书中的怪老头言行刻薄、举止顽固,却对身边之人甚至于路边的野猫心存善意,毫无保留的助人,其中穿插的倒叙讲述了他与夫人相知与钟情一生的情感。让人从厌烦欧维这个怪老头,到理解他,最终含泪目送他的死亡。
欧维的夫人去世对他来说不仅是失去了陪伴,还是一种寄托与存在意义的匮乏。随着家中老人的老去,我越来越频繁的思考直视死亡的问题,如果身边最亲的人离去,亦或是看着自己一天天衰退,该如何面对这种逐步的抽离?至今没有面对过至亲祖辈离去的我,光是想到这个场景就会泪目。人接触的社会越多,越觉得无目的永远关心自己的,永远是父母之辈,若是在这世间找不到为之一生追寻的事物,我愿回归故土,终日陪伴至亲之人;越是体会到亲辈深沉之爱,越难以接受生死离别的场景,若世间唯一牵挂自己、永远爱自己的人离去了,自己又该何去何从?因此,我害怕死亡,害怕身边的人离去。欧维孤僻、与人不亲,而夫人在人群中看到了他的善意之光,她笃定“如果有火灾,别人都会往外跑,他会跑来救我”,而夫人的出现也是欧维的一道光,让刺猬般的他学会了在世间感受暖意,这样相依为命几十年的夫妇突然阴阳两隔,欧维想要去死的心态也不难理解。可没想到,死也是一件难事。
在筹备死亡的日子里,欧维把每一天都当做最后一天来过,反而激发了他心中真正的善意,这种被刻薄言语掩盖住的光芒。每一个需要帮助的陌生人看似耽误了他的死亡,却是他存活于世间的一个个小意义,一天一天的积累,不知不觉的就这么活了下去,或许人生并非漫长而持久的旅途,而是琐碎和平凡,从中抽离的不同情感体验,最终堆砌成了生活。并非每个人在这世间都有伟大的使命,没有什么终其一生追寻的大事记,但也不能因此宣告死亡,大多数人的一生都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过来的,若有这种坦然,这种欧维在濒死之境放下一切的坦然,生活或许更好过。
在他的回忆中,我们认识了另一个倔老头,他一生的好友、对头、工作伙伴鲁尼,两人的纷争斗嘴不断,却始终彼此内心联结,回忆中两人最终因喜欢的车型不同这件小事而争吵,不再来往。现如今的鲁尼也已是患有痴呆症的普通老人,两人依旧斗嘴,内心却不再气急,反而对于这种病榻之外的烟火气倍加珍惜。真正面对人生终点的时候,声名地位、计较的胜负都已烟消云散,真正陪伴的还是身边人,好友、爱人、亲人。
欧维经常想,如果夫人在,一定会这样处理问题这样做这些事,因此让他的善意延续并散播给很多需要帮助的陌生人,我想这也是人类终会面临死亡结局的一点慰藉,他人眼中的自己与自己对于他人的影响将会是自己存活在世上的另一种方式。
想到什么情节就随笔了一些感悟,感谢阅读,我也将会针对自己思考的这些问题,进一步深入的来想一下没想明白的问题,即面对死亡我们的心理、人生存在与追寻的意义,将会对此考察的书单有《直视骄阳》《瓦尔登湖》《追寻生命的意义》《西藏生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