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刘俊芳)
今天是陪母亲住院打点滴的第六天。除了已知的高血压、血稠和去年检查出来的脑梗塞外,这次新增的疾病有颈动脉斑块堵塞和脑部萎缩。这也吓了我们一大跳!母亲这次病的很突然,症状也很严重,半夜跌下床,走路明显站不稳了,舌头打转转,说话也不利索了。要不是赶得紧,医生诊断对症,母亲有可能会落下半身不遂的后遗症。
为了能赶上早上第一批输上液的人,好在中午能回家吃午饭,我们每天八点之前就达到了乡镇卫生院。拍照留档、排队取液,今天我们是第二个拍照,第三个取出液的。有望在十二点左右输完!
等了半个多小时,大约八点四十分了,还没等到护士过来,我有些着急,上午要输六瓶液,差不多四个多小时呢。我担心母亲身体顶不住(母亲还有严重的胃下垂,每天需少食多餐,挨饿胃会很难受),就到走廊里看看护士到了哪个病房,等了五六分钟没看到护士走出病房,我就挨个儿病房地查看,到了第八病房了!我心想快了,应该十来分钟就到十病房了吧。同病房的25床的家属也着急询问怎么护士还没来,我安慰他,耐心等着,快到咱们了。
可等了二十多分钟,还没有等到护士,我再次走出病房去找护士,正好看到护士跟着一病人走进第三病房了。我心里很纳闷,这是什么操作?这是按什么顺序输液的?怎么还来回跑呢?
我在第三病房外等护士出来后,询问,“护士,你们这是按照什么顺序扎液的?”护士说是按照病房的顺序的,今天是从第一病房开始的。我看到的不是这样子的!这时候我已经有些生气了,声音有些生硬,“刚才我看到你在第八病房的,这会儿又到第三病房了。是有人找你就先给谁输?总得有个规矩吧,有个先来后到吧,不能谁喊你,你就过去,我们都等了快一个小时了,还没扎上液。”
这个小护士估计没想到会有人这么说她,立马生气地回怼,“人家找我,我总不能不去吧?我总得从那边过完了再过来吧?”“要是那边一直有人喊你,你就一会儿回一会,一会儿回一会,我们这儿还扎不上液了?”“你别在哪儿说了,你去找院长吧!”“你以为我不敢去找院长啊!”这小姑娘说话怎么这么横?!本来我发几句牢骚话的,这怼得我真想去找院长了!
一个楼层共十一个病房,就一个护士扎液,不管从哪头开始扎液,只要是有规矩的,即使迟了咱也不能说啥。这个护士的话真给我气的不行,我认为作为护士是不绝可以说出“你去找院长”那句话的,这是仗势欺人呢?还是不想干了?
25床的病人家属听到了我们的对话,也走出病房,说“哪有这样的?她要再不给咱扎液,再往回走,我非得把她拉回来。”
实际上,昨天我就发觉不对劲了,昨天也是这个护士扎液的,先给第十一病房扎液后,然后跑去第一病房,有人喊就先过去。没人喊就到后面,昨天我们的病房也是到最后了。
我越想越气,怎么能这样子说话呢?我的牛脾气上来了,心想不能助长这小护士的坏毛病,我走进医生办公室,轻轻地关上门,我不想把事情闹大,我只想让医生转告这个护士,有些话是不能说的,因此我尽可能地克制声音,“李医生,今天我很生气啊。......就因为我知道每个人都不容易,我才不跟她计较,但这个护士说话可真不好听。”医生赶紧安慰我,“请原谅,今天病人多。请理解。我们一会儿说说她。”“不是病人多少的原因,是按不按照规矩办事。”“好好好,我们一会儿说说她。”
医生的话让我冷静了下来,别再说了,以后人家改了就好了,影响到护士工作可就不好了。
离开医办室一会儿,换了一个护士过来扎上了针。这个护士熟练地扎针,温柔地微笑,还询问母亲,疼不疼,三五分钟同病房三个人都扎好了液。这个护士态度好,技术也好!
等我再次去护士那里取液的时候,看到那个小护士眼睛红红的,估计挨批评了,我不禁有些内疚了,也许她才当护士不久,技术还不熟练。小护士做的不对,我也应该少一些情绪。在疾病面前,医患之间应该同舟共济,多一点理解,少一些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