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艺航(原太阳班学生)
莲心是一朵花,一朵彩虹色的花。
一朵花生长的位置十分重要,无论是润土还是荒漠。虽说不同地域有不一样的美,但我们现在谈论的这多花,独一无二,秀丽芬芳。此花非彼花,她生长的地方不是别处,而是我们的深圳,一个自由的,充斥着机会和梦想的一座新生都市。
而栽培她的人们也与众不同,他们不是来自国际知名大学的教授,不是某一特殊科学领域国家级专家,而是一群普普通通,来自各行各业的,年轻中产小康家庭的爸爸妈妈们。
这些人们怀着的栽培之心也不简单,用一句我们都听出茧子的字是——爱,但是这究竟是怎样的爱,什么样的爱?对我本人来说,是一种热情的爱,是那上古黄金时代,最淳朴幸福无忧的爱;是那青春无限, 逐梦少年,想牺牲自我而改变世界的爱。那激情,那希望,那种“一起干个大事, 干他个天翻地覆”的心态, 那天真自由、步履蹒跚的少儿那天真快乐的信念,而这种信念将各省各地,各行各业,各种性格的家长们聚集在了一起,哪怕未来再苦再累,日后怎样冲突不和,这种热血激情的信念也是这朵花发芽生根期的灵魂。
对我来说,我也是三生有幸可以生在和莲心同样的这片乐土——深圳。一片土壤对一朵花的一生都影响深远;同样,一片土壤对一个人的一生也意义重大,深圳青春洋溢且自由欢乐的神,对我,对莲心都意义非凡。
而栽培我这株小苗的“园丁”更是世界上最友善、自由、关爱的父母,他们如此之完美,无需多言(我知道就行啦)。
而他们的栽培之心,虽说也是爱,却是沉着冷静的,客观从容的,为了孩子而无私的;但对于人类世界,却是自私的,小我的。他们将全部精力、能力、财力消耗在了我的身上,无论结果好与不好,值得与否。我有时想:“你们就不能将这些能力花在一些更有意义的事上吗?我值得吗?” 但作为父母,他们不在乎。
我们家又是怎么和莲心联结的呢?说来也好笑,这一幕像一张照片一样深深地挂在我心里的墙壁上:那是一天傍晚,大家坐在茶几旁,客观民主地讨论我小学的方向。爸爸当时想让我去南山中英文,而妈妈却提议有一所不一样的私立学校,是朋友介绍的。
他们讨论不休,甚至列了一张清单关于两所学校的利与弊,其他的我不记得,但有一条还记忆犹新。“南山中英文:含有校车接送,莲心:无校车接送”。
最终来到了莲心,一个度过我们童年的地方,一个我们稚嫩的世界观养成的地方。
第一片红色的花瓣—一年级
至今还是忘不掉玫瑰典礼,那首“明天会更好”,虽唱的不是天籁之音,但从今往后每次听到,还是感到万千思绪闪过,微微泪目。
一年级,有新面孔,有老面孔。但都是懵懵懂懂的孩子们,一共十个。因没有高年级,从而所有课程都是我们率先尝试体验。从南山托幼来到这里的我,从没听说什么叫“线画”,什么叫“园艺”,更没想到还有一门课程叫“游戏”。 但因为我大大咧咧的性格,和谁都自来熟, 外加最后还在莲心幼儿园生活了半年,所以交朋友并不是个难点。
那时真的是全校所有老师都围着我们十几个人转。我们最亲的“皮欢爸爸”和 “柔柔妈妈”作为我们在学校的爸爸妈妈。我相信我们太阳班都隐约记得当时柔柔老师给了我们一份“礼物”,说是华德福教育理念是三年级才有家庭作业,但因为我们表现十分出色,特赦我们一年级就可以做。
第二片橙色花瓣—二年级之旅
二年级对我来说最大的变化是我们不是唯一的班级了,新的一年级——月亮班正式踏入了我们的生活。还 记得当时一年级期末搬教室时,我们每个都挤在窗口前,看着二年级新同学们的名牌,猜想他们会是什么样。
二年级时,我们的感情变得更深,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的。越来越多的新老师、新课程、新生活。
但到了学期末,才是真正的情感打击,当我们得知我们最最亲爱的皮欢老师将要离开,而加入正在筹备的新的一年级金星班时,许多和我一样的大大咧咧的、嘻嘻哈哈的同学们也不禁嚎啕大哭。虽然还是在一起,但我们第一次认识了什么叫分别。
黄色花瓣—三年级
皮欢老师的离去对归来的静宇老师和新的一年级金星班都不是一个意想中的开始,从金星班的弟弟妹妹们踏入校园的第一步起,我们就没有成为应做的哥哥姐姐们。三年级的静宇老师曾是我们莲心幼儿园的主班老师,有人说她十分严苛,但我认为,她只是不同于皮欢老师的慈祥与包容,而是真正树立规矩,真正将这朵花匡扶坐正。
三年级,第一次离开了爸爸妈妈,而去客家围屋栖息了五日五夜,真正从目中无人的城市小孩子走出,去体验淳朴的生活;真正离开熟悉的环境,走出家园,和大家一起合作。
学期末,有一次分离。静宇老师离去,皮欢老师归来。这时我们稚嫩的心第一次感受到了一种混合状的情感,不是儿时的开心,或愤怒;而是一种痛心却喜悦,不舍和惋惜的一种情感。
绿色花瓣—四年级
四年级是一个变动蛮大的一年,第一次来到了和老校区相比巨大宏伟的新校区,来了新的伙伴,甚至许多新的老师。
四年级是复杂的一年,对实事求是踏出了第一步。主课已不是梦幻般的王子与公主、上古神话故事,而是踏入了历史与科学的殿堂。从北欧古文明到本土探究,从世界古文明到三皇五帝,从动物学到分数计算,甚至英语也有了时态的概念。
第一次有了一幕真正的“大戏”,期末戏剧北欧史诗,有趣的故事、盛大的服装,对全校老师家长公开展示。对我来说,那是第一次感到:我们是大哥哥大姐姐。
四年级也是男女生势不两立的开始,只要有空就找茬。无论是体育课犯规,还是分组完成任务,都是纠纷的开始。那时也是好笑,男生们对于女生在洗手间里观看移动电子设备十分不满,导致一有纠纷就拿出来投诉,无论真假。那时真的是每天再见圈都要投诉,重新制定班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