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场盛世的狂欢:从顾城到海子》,一直在想,为何是这样一个书名?
对于顾城,生前虽然贫困,但他毕竟生活于自己亲手缔造的王国,他还亲手给自己做了一个王冠——一顶高高长长的帽子。最后,他又亲手毁灭了他的王国,包括他自己。如果说顾城有过“盛世”有过“狂欢”,是可以说的过去的。可是对于海子来说,他的“盛世”在哪里,他的“狂欢”又在哪里呢?同样作为诗人,海子的诗歌是在他死后才被认可的。或者说,海子用他的死,唤醒了人们对他和他的诗的认知。海子的辉煌,几乎就是从他死那一刻开始的。可是,这样的辉煌对于海子来说,已经毫无意义。
顾城与海子,无疑是当代诗坛两颗异常耀眼的星,他们的影响也许并不仅仅局限于当代。对于他们的诗,对于他们的死,已有太多的人太多的文章作了讨论。而我一直搞不明白的是,他们虽然同样选择了以自杀方式来同这个世界告别,却为何一个选择了“勒”一个选择了“切”。单从形式上来讲,“勒”大概就是在封闭。顾城大概就是不允许任何东西侵入自己的王国,包括他自己的身体。对于海子来说,几乎就是一个孤独的奋斗者,他的诗生前不被看好,最后以“切”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他的血的鲜红。无论怎么说,两者选择死,选择以各自的方式来结束生命,实在是一种惨烈,太过惨烈,令人深深为之惋惜。
喜欢顾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的诗句,喜欢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但并不喜欢他们以惨烈的方式告别这个世界。
2017、09、13,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