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了辞职带来的兴奋和放松之后,痛苦就出现了,因为我并不知道所谓的自由职业到底应该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它的标准是怎样的?我只知道我要寻求一种和上班不一样的生活。”
天天吵着“辞职”,却迟迟没有动作的我,选择阅读这本书的目的就是去了解辞职后的生活。
当有了家庭和孩子,人就变得畏手畏脚,不敢轻易改变是因为知道,一个选择的背后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会影响家庭系统平衡后连锁出的很多结果。
我总是在权衡,关于孩子的从选择幼儿园、选择兴趣班到购置学区房,关于家庭的从日常家务、规划开销到适当储蓄,关于婚姻的从关心他的健康、工作到经营亲密关系。
而关于我自己的呢?
我坚持上班,对家庭来说,利大于弊,家庭经济能力会比较灵活,孩子会大大方方地成长。
可我的感受对我来说又非常重要,我迫切想要逃离让我不适的职场,就像作者说的“我只知道我要寻求一种和上班不一样的生活”,但具体呢?我不得知。
直到读了这本书,我看到作者辞职后经历的阶段,或许这是大部分辞职者都会经历的,从“特别爽”到“特别虚”,甚至以为或许回去上班,身体会好,精神状态会好,最后到“找自己”,幸运的是,他找到了,并以文字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
“可能我们的父母那一辈的人,他们一生都扑在一件工作上,那件工作是集体赋予他们的,他们以此为荣。而到了我们这一代,或者下面的几代,我们可能在试着和工作建立边界和切分。”
通过阅读带来的思考,辞职对于身处“复杂”系统下的我并不是第一选择,“与工作建立边界和切分”是首要大事,除此之外,与家庭也要建立边界和切分,我需要的是独处的时间。
我决定,给孩子放两周假,回爷爷奶奶家陪伴他们。
这个决定虽然会带给我,两周后费力地规矩被“惯坏”的孩子,但这难得自由的时间,我要阅读,我要思考,我要专注做自己。
现在,我在尝试做一名读书博主,开创副业,拯救在正业中痛苦的自己,我感受到未来一片美好时,我阅读到:
“副业赚钱,这是一个看起来很好的泡泡,一旦变正职,才发现原来这不过是另外一份工作而已。一旦错把副业当正业,你在正业里受到的苦和经历的磨难,在副业里一样都不少。”
天呐,我太单纯了,工作这个系统太强大了,如果不多维度思考,很容易陷入美丽的泡沫带来的幻影中。
人生好似处处是围城,在城外的想进去,在城里的想出来。“看见,就是改变的开始。”
“做自己喜欢的事,和做赚钱的事,唯一的区别就是,前者更欢喜一点,相处的时间更久一些,自己更放松一些,身心合一,更自然一些。”
“选什么路,都不冲突,因为最后都可能会回到一条路上来。选什么路去走,都不妨碍你偶尔停下来想想,体验一下,此刻的自己,是不是快乐?前行是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