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骨子里是个“逗比”,大学里关系最好的男同学给我的评价是“豪放派”,我自己定义的个性签名是“没头脑,瞎高兴”。对比别的姑娘偶尔流露出的委屈、消极、负能量等情绪,我总是显得大大咧咧、没心没肺,甚至,我几乎没有在人前哭过…
不哭,大概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众所周知的“只因未到伤心处”;另一种,就是所谓的“心大”,好像什么都不会往心里去。
看起来,好像是乐观的天性,其实说白了,就是“厚脸皮”。
01
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被分配在单位的前台,和所有服务型的岗位一样,这是一个容不得你有半点脾气的地方,客户就是上帝,在这里同样适用。
那时候跟我搭班的,是一个同批入职的姑娘,自己家里经营着一家规模不大不小的私企,说话细声细气,动作不疾不徐,总给人一种林黛玉般想要疼惜的感觉。
有天中午,一名男客户正在隔壁姑娘那里办业务,办到一半却突然大发雷霆,拍着桌子指着姑娘的鼻子就骂,听他提到的内容,大概是单位的某项制度规定冲撞了他的期望,他难以接受,我们也无能为力。
从小被家里宠着长大的姑娘哪里受过这样的委屈,但是碍于“客户就是上帝”,只好一边百口莫辩地默默忍受,一边悄悄抹起了眼泪,那场面,任谁看了都心疼。
没想到客户偏偏是个急性子,见姑娘越发哭得委屈,火气又蹭蹭蹭地冲上来,一副索性把事情闹大的架势,嚷嚷着要见领导,也引来了越来越多围观的群众。
我办理完手头的业务,看到同事仍然没有停下哭的意思,忍不住上前帮着解释,结果客户正在气头上,不由分说,劈头盖脸也是一顿骂。声音之响、语言之难听,让我一下子也涨红了脸。
围观的人都以为这下我也该哭了,还有好心的阿姨上来劝,说把两个小姑娘都骂哭了也解决不了问题。然而,我却只是红了脸,却依旧用最标准的微笑迎向客户,依旧耐心地做好解释,并问他尚未完成的业务是否可以由我代替同事帮他继续完成。客户大概也没料到我是这样的反应,就像用尽力气挥出的拳头偏偏砸在了棉花上,愣了几秒钟后,他冷冷地点了一下头。临行的时候,他在我的服务评价器上,按下了“满意”。
同事问我,被骂得这么惨都不哭,你不委屈吗?委屈,当然委屈。正因为受了委屈,才舍不得再让自己哭。
后来,又遇到过他几次,不管有没有到我这儿办业务,他总是会特别客气跑来跟我打招呼,一开始还不好意思地来道歉,熟悉了之后,还会跟我开玩笑,甚至逢人就介绍说,这个小姑娘态度是真好,上次我都觉得要把她骂哭了,结果她还能笑着给我办业务。我也因此认识了一批新的忠实客户。我想,这应该是真正的“不打不相识”。
再后来,因为轮岗的关系,我被调到了后台,再也没有见过他,当然,也再也没有在其他客户那里受过委屈。
02
有一次,因为朋友临时性的约见,我没能按时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匆匆送走朋友后,本想着利用午休时间追赶进度,哪知一回头,领导已经坐在我办公桌前。结果不言而喻,我被狠狠地批评了,而且整整批评了半个小时。
虽说是领导,但其实更像导师,一直以来对我悉心指导、领我入门,在我遇到困难时,她不仅会鼓励我,还会主动与我一起化解困难,所以,我也对她不仅仅是对于领导的尊重,更多的是,对于师傅的感恩和敬仰。那是第一次看她发这么大的火,吓得完全乱了思绪,不记得自己是怎么回答她的,也不记得她最后说了些什么,直到她离开,我仍然愣在原地。
她走后,目睹了整个过程的老主任特意端着烟灰缸跑来安慰我。老主任已经退居二线,但是依然德高望重,在单位大家都得敬他三分。他走到我面前,刚说了一句,丫头,你不要太难过,正准备点根烟好好开导我一番,却不料看到我一脸平静,硬生生止住了点烟的手,话锋一转,你没被骂哭啊?我一脸诧异地转过头,问,我应该要哭吗?老主任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默默地端着烟灰缸走了。
据说,我是老主任见过的唯一一个被批评了这么久还没有哭的姑娘。从此,单位流传开了关于我不会哭的传说。
可是这一次,我真的没有觉得委屈。
既然本来就是我的错,凭什么用哭来示弱?难道哭了,错就不是错了?
03
久而久之,同事们都觉得我“心大”,我都是笑笑跟他们说“我只是脸皮厚”。其实,他们不知道,在他们看不到的地方,我也曾哭得像个孩子…
哭的时候,情绪发泄得很痛快,好像什么都可以不管不顾;可是哭完之后,日子还是照样过,该受的苦依旧是苦…
我们常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喝,然而,哭得次数多了,谁都不能确定,喝奶是不是真的能止住哭。
《欢乐颂》里,小邱曾经因为失恋又失业哭得一塌糊涂,惹人心疼,那时候大家都默默关心着她,希望她振作起来;可是后来,当她又一次因为感情问题哭得稀里哗啦的时候,没有人再像之前一样心甘情愿地陪着她、安慰她,反而,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想着以各种方式逃避。小邱大概不会明白,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难处,没有人有义务陪着你哭。
有些人经常哭,是因为习惯了依赖;有些人不常哭,是因为习惯了坚强…
哭,是最简单的技能,不是不会,而是不敢。生活已经这么苦,逼得人不敢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