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口译像是打开了通往又一新世界的大门。
像极了黑客帝国中构造的虚拟场景,只为了让你更好的体验到输入你大脑的新电脑程序。
在第一堂正式的口译笔记课上受益N多,不仅修正了被神话的印象,知道了笔记记得是逻辑和核心词、而形容词大多靠短期记忆;还明白了60%-70%的功夫是记忆力的比拼。
What's the Matrix?
这是困扰NEO的终极问题,也正是这个问题引领他逐渐深入问题的核心,开始睁开眼看到真相。
What's true? What's reality?
这句话第一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在盗梦空间;什么是梦境,什么又是现实,有人沉睡的时间那么长,久到dream become their reality。而让自己在多层梦空间保持冷静和清醒的小道具——带有个人秘密的标记,则是可以用在任何地方的绝佳创意。
我们给自己加上了太多的形容词前后缀;苏格拉底那句“了解你自己”就像是找准层层掩饰下的核心名词。我们不是机器,所以口译永远做不到笔译那样的精确度)但它也确实不需要成为另一个笔译,扬长避短;我总觉得木板原理应该倒过来,虽然决定容水量的是短板,但想要突出的则靠最长板。(
首先承认自己做不到完全,那么就要下狠心在笔记的过程中舍弃华丽的辞藻(最典型的就是形容词们)。牵手难,其实放手更难,除了心理上本能的“沉没成本”,还有就是巨大难以克服的惯性。
另外一点,只有机器能够对抗机器,就像模仿游戏里图灵最后做的那样,不是一味横冲直撞而是要挑选合适的对手。
今天也是假期开始的第四天,生活逐渐走向平静。每天的日常活动也回归单一;就像此刻被写作的字数牢牢控制着,都快有一点凑字数的嫌疑,但死活都不肯放弃对1000的执着。生活本来如此,我们也不可能总是在做世界切换——那样时间都用来调时差了,哪儿还有沉下去尽情体验的机会?
直到此刻才明白,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100%靠热情。No,no!兴趣和热情最多只占最初的10%,剩下唯一的标准就是你能耐得住多大的寂寞,以及为了梦想可以做出最大的付出。
那些我们羡慕和想成为的人,平心而论,你扛得住那些他们经历过的痛苦吗?没有所谓的好牌,因为那只是最前面的那个1,成就的点数全靠后面零的个数。
标准的28天寒假,如果不管怎么样时间都会过去,为什么不能咬牙坚持早起呢?为什么不能砍掉无聊致死的娱乐而真正开始做你想留到以后做的事情呢?
想要广泛的涉猎兴趣没错,但那绝对不是你迟迟不去探索自己内在、坚持为梦想从小事做起的理由。“如果不受时间和金钱的限制,你想要做什么?”思想是一定要首先突破边界打破牢笼冲出围城的,不敢相信就真的做不到。
阅读是输入也是工具,我们需要锤子但也不能只有锤子。阅读不是目的,而只是达到目的的方法,对于没有任何工具的人来说,世界就真的很复杂,毫无章法可言;但到底要不要看到处都是钉子呢?自己的选择总是最适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