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通过《科技想要什么》产生的灵感,我把世界分成“元素”和“关系”。
关系是运营的重要渠道。本文中主要说了两种利用关系来运营的方式。一是微信读书,利用关系网来进行图书的营销;二是领英,分析人群共性,向外扩展关系,达到运营目的。
今天我在阅读凯文·凯利的《科技想要什么》的时候,里面提到了他自创的一个概念,“技术元素”。什么是技术元素呢?
……因此我勉强创造了一个词汇来指代环绕我们周围的科技系统,这个系统涵盖范围更广,具有全球性和大范围的相关性。这个词汇就是技术元素(technium)。技术元素不仅指硬件,而且包括文化,、艺术、社会制度以及各类思想。
——《科技想要什么》
推广到整个世界,那么我把一切可以分成 “元素” 和 “关系” 。
元素,不仅仅指物质,还包括思想、法律、文化、语言等等非物质的存在。
关系,则是指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等等。
打个比方,两个元素:椅子和人,他们的关系可以有很多,人可以坐在椅子上,椅子可以砸到人等等,还有别的其他用途,这都是“关系”。同种元素之间也有关系,最简单的,就是人和人之间各种各样的关系。
实际引用到互联网中呢?现在不仅仅是互联网,还有物联网。互联网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物联网增加了更多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关系的可能。
让我们回到微信读书。微信读书今天给我的启发就是它对关系网的充分利用。
哈弗大学心理学家Stanley Milgram提出的六度分割理论,“通过6个人,你可以认识世界上任何一个人”。数学上来讲,一个人的社会关系网平均是认识150人左右,6个150相乘远远大于全世界的人口数。当然,现代社会来说,很多人的微信好友数量都远超了150人,利用关系网运营的潜力可见一斑。
通过关系网,今天A君阅读了一本书,这本书会出现在他其他好友微信读书的“发现”页,如果50个好友里面,有一个人B觉得有趣,也阅读了这本书,那么B留下了自己的阅读记录,这本书会出现在B的所有好友的页面上,如果B的还有有任意一个人阅读了,那么……以此类推,通过关系网,这一本书会充分的被人看到,并且浏览、甚至付费转化。只要这本书被一个人阅读,那么它的传播就难以断掉,难以停止。而这一切仅仅是靠着无数阅读者独自的关系链。
利用关系网的运营案例数不胜数,目前很火的朋友圈病毒营销也是一个典型的利用关系网的案例。
还有一种升级版的利用关系的模式是:
研究元素,寻找元素之间的共性,这种共性就是他们之间的关系,通过共性,让元素(用户)向外扩展新的关系。
国外一些网站,比如领英,在拉取用户的过程中也是充分借助了关系网的力量。
它更多的是从一个人本身的属性,待过的公司、邮箱好友等等,寻找有这样的共性的人,引导你去添加新的关系,发现以往被遗忘了的关系,去向外扩展关系网,让关系网越来越大,用户也越来越多,留存率、活跃度也越来越高。同时,关系网让用户的黏性更强,忠诚度更高。
总结:
世界可以分割为元素和关系。我们的工作是在元素和关系的基础上玩出各种花样:增加新的元素(发现新痛点,比如发明),扩展新的关系(陌生人社交/领英),巩固/利用已有关系(社交软件)等等。在互联网时代的运营中,可以充分发挥关系网的力量来达到运营的目的。
我对微信读书的新赞叹就是,它的产品经理是带着运营的头脑去做产品的,就是我们所说的产品运营化,运营产品化。
这本来是今天“每天一千字”计划的草稿的一部分,觉得想法还不错,就先放在这里,希望对大家有用:-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