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辈子要挑金子,不要过滤沙子。

人这一辈子要挑金子,不要过滤沙子。

做事的效率 = 完成的事情数量 × 事情的影响力 / 寿命

继续来关注效率,本期继续是得到系列吴军老师的硅谷来信。

如题,挑金子,过滤 沙子,怎么理解呢?

淘金有两种做法,第一种是把金矿沙摊到地上,在太阳光下把里面闪光的金子颗粒挑出来。还有一种做法是则把沙子过滤出来,剩下的自然都是金子了。

从理论上讲,你可以说淘出金子和过滤掉沙子其实是一回事。但是第一种做法有个明显的缺陷,就是你要把几个大个头的金子挑出来不难,但很多细小的金沙可能就没有发现,浪费掉了。因此今天开采金矿的人更多地是采用第二种方法,把沙子过滤掉,把金子剩下来。

我们来看看这两种做法,淘出金子和滤掉沙子,实际上这象征着两种不同的做事方法。

但根据观察,我们大多数人使用的都是第二种,但通常成功的人士,反而大多数都是使用第一种做事方式的。明明用第一种方法可能会错过金子,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因为这涉及到人生目标和成本的问题。

但其实我们应该明白,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正如世界如此之大,人口如此之多,而我们真正会打交道,能接触的,也就只有寥寥数百人而已。对于我们而言,能够结识到对我们有帮助,有启发的好人,就已经可以了。就像是淘金的时候,我们找到几个大个头的金沙即可,不要花时间做无谓的鉴定。我们不是要追求找到黄金的比例,而是要追求在单位时间内挑出来的金子最多。

我们做事也一样,正如吴军老师在文中举例的一样,德国人古腾堡,他发明了欧洲的活字印刷术,并且将它市场化。事情只有一件,但它的影响力非常大,因此我们可以说古腾堡做事的效率很高。反过来,有一个日本人叫做中松义郎,他自称“发明王”,说自己拥有3200项发明,可是我们找不到他的哪一项发明对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他做事的效率比起只做一件事的古腾堡就差远了。

即使先不谈事情做成后的影响力,要谈到效率,至少有一个前提是要把事情完成。而如果要把事情做完、做好,除了要付出相应的时间和精力外,更重要的是选择那些条件成熟、能够完成的事情,以及那些完成后预计会产生影响力的事情。也就是说,决定开始做一件事,也需要好好选择,不能什么事情都去做。这和结交良师益友是同一个道理。

所以吴军老师提到了这个关于做事效率的公式:

做事的效率 = 完成的事情数量 × 事情的影响力 / 寿命

而在这个公式中,吴军老师使用的分母不是具体做事情的时间,而是寿命,也就是我们一生所拥有的全部时间。因为如果用具体做事情的时间做分母,只能算出局部的效率,而不是我们一生的效率。

如果是基于这样的分母,我们便可以知道,其实我们有一辈子的时间去做想做的事,根本就不需要担心自己会失去什么机会,就像矿沙里的沙金和世界上几十亿的人,多得我们抓也抓不住。如果总是因为害怕失去机会,就把遇到的每一件事都考虑一遍,筛选一下,那就效率太低了。当一个人因为害怕失去机会而尝试了太多的事情,最终往往是一无所获。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正确的做法永远是在沙子里直接捡出金子,而不是想把沙子里面的每一粒金子都挑选出来。

无论是做事还是与人结交,如果想要提高效率,我们首先要理解的就是这个原则,给自己做减法,珍惜注意力资源,共勉!

by 五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看《硅谷来信3》专栏文章,说的是关于提高做事效率的事。 之前这个专栏也有类似的分享,说是想要提高效率,就是减少...
    终身成长日记阅读 619评论 0 1
  • 2021.06.14 日更第185天 今天听吴军老师的硅谷来信,有一篇来信的主题是捡金子和筛沙子。说的是如何提升效...
    一心二艺阅读 276评论 0 1
  • 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孩子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
    语文的味道阅读 378评论 0 0
  • 今天不知为何想起一件蛮久前的事,一件不是那么愉快的事情。 应该是大二上学期的时候吧,我没去上课还是犯了啥事,辅导员...
    胡子小孩阅读 462评论 0 0
  • 表情是什么,我认为表情就是表现出来的情绪。表情可以传达很多信息。高兴了当然就笑了,难过就哭了。两者是相互影响密不可...
    Persistenc_6aea阅读 126,283评论 2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