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选择大于努力。但是我们在生活中大家都是怎么去做选择的呢?是通过理性选择还是根据内心去选择?我们都或多或少的听到过这样的话,做事情要三思而后行,不要不经过大脑就去做,不要太冲动,冲动是魔鬼,在工作中切忌太情绪化,否则会影响你的工作效率和人际关系,似乎在我们的印象中一个人由着性子顺着情感做出的决定,往往都是比较草率的,鲁莽的,情感越是激烈,似乎越是能够诱使我们做出错误的决定,而经过慢条斯理深思熟虑的选择则倾向于。认为是谨慎的,全面的,思考的时间越长做出的决定似乎是更可靠的,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情感和理性的区别
理性一个重要的定义是:在行动者的认识里,他所采取的收益能够最大化。但前提是能提高我们的生存概率。情感与认知思维、非情感的生理感觉有两大不同之处。其一是,情感留在我们记忆中的烙印,要比理性思想和单纯的生理感觉都深刻。情感除了在记忆中停留的时间比理性更长久外,还有一个不同就是,理性分析是可以控制的,我们可以决定什么时候开始进行理性思维活动,什么时候结束它。情感可以推动的感性行为,与我们常常认为基于情感做出的行为是无意识的,而理性行为则要经过漫长复杂且通常耗时较久的认知过程。
情感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达成目标
比如说在辩论赛场上,最厉害的、最打动人心的辩手,往往不是逻辑能力最强的,反而是最了解大众心理、最懂得共情、懂得唤起人们心中情感涟漪的辩手;同样,在赌场上,很多赌徒在技术上可能并不是一个真正好的玩家,但是他们却善于表演,很会虚张声势,本来一幅很烂的牌,却表现得极为自信和势在必得,配上几个自负的表情和动作,很容易就让对方看得云里雾里,甚至会威吓到对方,从而把劣势转为优势,逆袭翻盘。
比如我们经常看到朋友圈里的某些人会公布他们的一些目标,比如说一个人下定决心减肥。在一个月内瘦下十斤,然后他们会定期在朋友圈里打卡健身,甚至公布即时的体重。从理性的层面上来说,他要经常去健身房锻炼、把零食放在自己看不见的地方、避免吃宵夜,但是,这样还不够。在理性的行为之外,人们还会利用一些情感的策略以确保自己不会半途而废,比如利用羞耻心。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让公众监督自己行动,毕竟有那么多双眼睛盯着看着,如果选择半途而废,定然会感觉到颜面尽失,内心的羞愧感也会油然而生。所以为了避免这样不好的情况出现,还是硬着头皮坚持下去吧。
现实生活中,很多事情,只要我们适度的利用情感反应,它都会为我们提供一种优势,无论是看似负面的情感,比如愤怒、恐惧,还是正面的情感,比如爱与忠诚,都能够在特定的情况下,帮助我们达成想要的目标。
我们在选择过程中情感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决策的?
路边看到了一个乞丐,乞丐旁边有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我是个瞎子”,你可能会对他的悲惨遭遇表示同情,心想这世界上不幸的人真多,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第二天,你又遇到了一个乞丐,乞丐旁边也有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今天真是美好的一天,但是我却什么都看不见”,你心头一震,觉得这个人真的很可怜,虽然生活中确实有很多挫折,但是至少自己还是个健全的人,还能看见这世间的一切,而他眼前的一切却只有无止境的黑暗,你为他的命运感到悲凉和难过,于是你从钱包里掏出钱来,希望这份“小小的爱心”能够为他“黑暗”的人生带来哪怕一丝丝的光明。乞丐还是那个乞丐,前后两次不同的行为源于不同的心灵震撼。从理性上来讲,我们应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帮助弱者和残疾人,但世界上需要帮助的人太多了,所以我们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够真正“打动”我们的人,在很多道德决策中,情感往往比理性发挥着更大的作用。而我们可以调动情感,发挥情感的价值,从而做出更好的决策。
情感机制是如何调节我们的认知机制的?
为什么会出现有权有势的人,人们往往会对其产生正面情感,即使受到对方的不公正对待、即使被对方加害,人们也可能仍旧不改变原本的立场,并且还把不该承担的责任归咎于自己;倘若有权有势的人对我们施加小恩小惠,我们会放大对他们的感激之情,很快就会“好了伤疤忘了疼”。类似的事情还包括,遭到家暴的妇女,仍然愿意留在施虐的丈夫身边;被压榨、受到人身侵害的员工,仍然加班加点地为劣迹斑斑的老板工作。
其实是我们内心的防御机制在作怪。我们可能在理性上认为某些事情是不可取的,但是面对强大的对手和敌人,面对不平等的权利分配,我们需要做出必要的让步,因为如果我们立即反抗,可能无异于“鸡蛋碰石头”,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还会让自己弄的遍体鳞伤,所以,这些看似“奇怪”的情感,其实是在调节我们的理性系统,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提高生存概率。
情感除了能够帮助我们在生命遭受到威胁时调节我们的认知系统之外,在我们作出人生重大的抉择,比如说在选择人生伴侣的时候,也会调节我们的认知系统。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情感机制的保驾护航,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都不是非黑即白的。不管旁观者是什么态度,事就是这么件事,只不过从不同侧面去看,会发现它在阳光下折射出的不同颜色。
情感推动的感性行为,与谋求物质利益的理性行为之间有着明晰的界线。我们常常认为基于情感做出的行为是无意识的,而理性行为则要经过漫长复杂且通常耗时较久的认知过程。只有领略到人性的复杂,才有可能真正感知到世界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