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负阴菢阳
现代人所说的那一句,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物质的,是与古代道学思想一致的。那么,这个质字又是什么内涵呢?
质字,从斦zhì从贝。斦字,是两个斤字。斤字,在甲骨文怎么写?斤字是正反两个斧字。而斧字呢?是从辛从卜,就是一根棍儿上帮着个凿子。正反两个斧字组合到一起的这个斤字,本义表达的是反复地凿。所以,两个斤字的这个斦字,更是表示反反复复地凿了,是反复砍剁、研磨,直到粉碎。贝,是指贝壳。质字,本义是指贝壳被反复研磨后所成的粉末。引申指,组成贝壳的最小颗粒。不同贝壳的粉末,其特性又是不同的。就好像不同的珍珠粉,特性不同那样。一件物品只有从细微处,才能评定其质地、性质、质量等等。所以质,本义表示的是某一事物的质地、本质、本性。从现代科学来说,物质的性质是由组成该物质的元素决定的。古人虽然没有我们现代科学里的分子、原子、离子、中子、质子等等概念,但是他们用一个质字就全部涵盖了这些概念。质,表示的是能组合成一个体的最小个体单位。所以,质又衍生出了“实”、“成”、“体”等内涵。实,是内在实质;成,是聚合而成的意思;体,就是形体。
我们不要以为古人不了解世界的真相,只是他们的表达方式与我们现代不一样罢了。我们听不懂、不理解他们的表达而已。
至此,我们总结一下。质,可以理解为组成万物的基本粒子;而炁呢,是粒子自身所携带的能量。或许我们还可以用光的波粒二象性来理解质和炁。粒就是质、波就是炁。但这种理解,也不完全正确,因为粒也是质炁一体物、波也是质炁一体物。宇宙里不存在纯粹的质、也不存在纯粹的炁,都是质炁和合一体的物。就像没有完全的纯阴、也没有完全的纯阳一样,无物不阴阳,就连大道自身也是阴阳二性的和合统一体。不知道我这么表述,大家是否理解了道学里的炁和质的区别和联系。
所以,现代人所说的那一句,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物质的,是与古代道学思想一致的。那些可见的自然万物,那些不可见的电子、光子,甚至是精神、思想、意识等等,包括大道在内,都是由质和炁这两种元素组合而成的。如果用阴阳定性的话,那么质属于阴,相对不变;炁属于阳,相对变化。虽然一切万物都是由炁和质两种元素组成的,但是我们还是把偏属炁的特性的事物,归于炁的范畴;把偏于质的特性的事物,归于质的范畴。这个怎么来理解呢?所谓的纯阴、纯阴概念,就好像男人和女人,虽然都是阴阳二性的和合统一体,但我们却说男人属阳、女人属阴,就是这么个道理。
当我们明白了以上这些概念和逻辑后,下面我们继续再讲人体的生成,以及经络的运转原理,大家也就好理解了。
那么,精胞和卵胞,是通过一种怎样的沟通方式,最终实现结合的呢?说起来,这个过程可谓是充分体现了阴阳二性的动与静的特性。那就是,阴性的卵胞相对不动,阳性的精胞千里迢迢主动来寻找卵胞,然后要进入卵胞之内,生根、发芽、成长。就好像一粒种子,落入到泥土之中那样。这就是老子在道德经里所说的“万物负阴而菢阳”。负,是什么意思?传统文化给出的解读一般是背负的意思。但是咱们文始道传承下来的解释,却不是这样的。负,是凭借、依仗、依靠的意思。不是有个成语叫“负隅顽抗”嘛。卵胞,也是“负隅”,但不是“顽抗”,而是接纳。菢,又是什么意思呢?菢,是孵化、孕育的意思。“万物负阴而菢阳”,意思是万物都是阴性凭借着自己的地盘、接纳阳性进入其中,然后阴阳和合,以阳为种子,给他输送自己阴性的质炁能量,同时盗泄他的质炁能量,通过这种方式把阳孕育、孵化成一个阴阳和合体。这也是“抱负”一词的由来,意思是以一个信念为种子,自己凭借能力把他孕育孵化成功。
那么,精胞是凭什么找到卵胞的呢?那是因为卵胞主动先释放出了信号,以吸引精胞的。老子在道德经里,把卵胞主动释放出来以吸引精胞的信号,称之为“腥”。老子说“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恒。以情腥牡也,为其靓[jìng]也。故宜为下……”。
以情腥牡:情是卵胞希望交媾的愿望,腥是卵胞释放出去的信号,通过腥的信号传递情的愿望。
以情腥牡也,为其靓[jìng]也:
靓:意思是感召力。
卵胞所释放出去的腥味,是极具感召力的。精胞接受到这种腥味后,会变得躁动不安,也会表达出他的情,也会释放出他希望交媾的信号,称之为臊。阴性的腥和阳性的臊,会进行质炁互感,互感成功后,卵胞才能成功接纳精胞。
到这里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卵胞看似属阴性,但是他却是主动发出了交媾信号,这种主动我们说,这又是阳性的特征。而发出信号后,又是一幅静静等待精胞主动前来的姿态,这才显示了他的阴性特征。而精胞呢?他是被动地接受卵胞的腥味信号,这可以说是阴性特征,而后是主动地前去追寻,这又是其阳性特征的表现。由此我们说,一切表面看似所谓阴性的东西,都是外阴而内阳的;一切表面看似阳性的东西,都是外阳而内阴的。所以,古人认为女人是外阴而内阳、男人是外阳而内阴。他们都是这么一种形式的阴阳二性和合统一体。说到这里呀,我们不妨顺带说一个有关太阳和月亮的神话传说。在文始道宝卷唐僧取经神话故事里说,月亮是内火而外水、而太阳是内水而外火。我猜想,这或许是在说,月亮本来是个火球,表面燃烧冷却后,就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岩石层样子,但其内核应该还是岩浆。而太阳呢?本来是一个水球,其表层的水分子在某种作用力下,被分解成氢氧二气,然后化合燃烧,就形成了一个看似火球的外观。我们地球上的水,就是太阳光在某种条件下,转化而成的。当然,这只是根据神话故事的一种猜想,还待科学的发展来进一步验证。
精胞进入卵胞后,双方通过脐带这个管道,开始了阴阳交媾。首先我们来说这个管道——脐带,他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条脐静脉和两条脐动脉。那么,这一条脐静脉和两条脐动脉,又是怎么形成的呢?他们与任督二脉和带脉等经络又是如何对应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