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度养儿育女 出品
一 起 做 ·刚·刚·好· 的 父 母
第一章,孩子的大脑发展,你了解吗?
文 | 三 一 冰
* 1 * 从一个举例说起
确实我们大多的父母对孩子的生理知识了解的比较多,但对大脑的了解就相对比较少。而研究发现:孩子的大脑是由父母带给他们的经验和感受所塑造的,所以了解教养的方式如何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可以帮助我们培育出更健康快乐的孩子。
文中先举例说明了复述故事的重要性,保姆开车出事故了,保姆被送医院,幸好没出大事,一名消防队员在安慰2岁的宝宝,但没什么效果,直到妈妈抱着,宝宝就安静了。宝宝用他自己的语言告诉妈妈发生了什么,妈妈就帮忙复述着事故,帮助宝宝了解所发生的事故,并帮忙处理情绪。在接下来的几天,做着同样的事,并带宝宝去医院看保姆,告诉他情况好多了。慢慢地宝宝提起这事故的次数减少了,在妈妈的帮助下,这件重要的事顺利地变成了一次生活的经验,并没有多少后遗症。
这个类似的情况刚刚也发生在不到 2 岁的小B身上,我老板(老婆)带他去朋友家玩,他的手被另一小朋友咬了,幸好制止得快,只是疼吧。当晚回来,他就不停地跟老板说这件事,咿咿呀呀然后用自己的手放在自己的嘴里,老板就明白他在说什么,然后就一遍一遍跟他解释是怎么回事。其实在我下班时,他也做了同样的动作,只是那时我不明白他手放嘴里的意思,就跟他继续玩其他的玩具了。直到第二天我听老板说了此事,才明白小B当时原来想告诉我他的手被咬了。当小B听到我们的对话时,他再次把手放到嘴里,我们又再次解释了一遍,他才继续玩先前玩的玩具。
但是妈妈如果只是告诉宝宝“没事了”,然后用其他的事去转移注意力,那么宝宝会困惑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发生等等问题,还会深陷在强烈的惊慌情绪中,却没人解释给他听,没帮他处理情绪。这样的话很可能就会有后遗症(比如:一坐车就会怕,与父母分离就会恐惧等),至于什么时候出现就不一定了,在武志红的书中就可以找到很多例子。
个人觉得很多事情,我们最好就是基于事实去简单地说明,帮忙宝宝去理解。当宝宝大点会问为什么时,我们不懂的时候就回答不懂,然后一起学,而不是随便编一个故事出来。就比如说宝宝问“我是从哪里来的?”时,很多父母就说不清楚,然后就编了个故事,如从村头大树下抱回来的等等此类答案。还有就是对死亡要如何解释等。
* 2 * 整合大脑
整合大脑:指大脑的不同分区协调动作,是大脑良好运行的关键,整合包括横向(左右脑)整合与纵向(上层和下层脑 )整合。
为什么我们在不同的时候表现得甚至不像同一个人,这主要就是因为大脑有多重人格:有理性,有非理性,有深思熟虑,也有本能反应。这就需要我们整合,也就是协调并平衡大脑中相互连结,却又各自分离的部位。当孩子大脑还没整合时就可以明显发现情绪让他们不堪负荷、困惑、混乱、暴躁不安、甚至攻击他人等。
我们帮孩子整合大脑,可以协调地发挥整个大脑的功能。比如横向整合得好,左右脑就协调动作,左脑负责逻辑,右脑负责情绪;纵向整合得好,上下层脑就可以协调运作,上层大脑负责三思而行,下层大脑则与行动、直觉和求生本能有关。
* 3 * 重建大脑回路
这里提出了个观点:经验塑造了我们的大脑。甚至到了老年,经验仍然在改变大脑的生理结构。每经历一次经验,某些神经元就会被启动,当神经元一起被启动,它们之间就会开拓出新的连结,久而久之,就重建了大脑皮质回路。
简单说就是大脑可塑性:父母为孩子提供的经验,可以直接塑造孩子正在生长的大脑。生活中发生的一切都会影响大脑发育的方式。建立大脑回路和重建大脑回路的过程,就是整合的过程。
书中就分析了那位妈妈复述故事的作用:化解宝宝右脑的恐惧和痛苦,使他摆脱情绪的控制,同时,从左脑提取事实的细节和逻辑。让他用自己可以理解的方式来看待那次事故。就是整合左右脑,加强连结。
但大脑的发育是缓慢的,在二十五岁前,人的大脑都不能算发展成熟,幸运的是,我们在平常就可以帮助孩子大脑走向整合。
* 4 * 幸福之河
本章的最后,作者提出了幸福之河的概念:在一条平静的河流之中,你乘坐独木舟安静地顺流而下,觉得自己和周围的世界融为一体。河两岸分别是混乱和刻板,无论靠近哪一边,都不能得到平静和幸福。
作者认为心理健康就是有能力使自己保持在幸福之河的中央。对自己、他人和自己的生活都有清晰的认识,当环境改变时可以灵活地调整。如果靠近混乱,你会感觉到失控,被困惑和焦虑包围;如果靠近刻板,你会强行控制周围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你完全不愿意改变、妥协或与人商量。
教养的挑战,通常就是因为孩子要么太混乱,要么太刻板,没有进入和谐状态。而健康心理和情绪的特质是:有弹性、适应力强、情绪稳定,并且能够理解自己和周遭的世界。
* 5 * 结语
还是那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忐忑而求索。一起加油。
*** END ***
更多文章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37度养儿育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