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心理有力量,比如,能要求对方向自己道歉,能坦然接受自己跟别人的不一样,能平静的拒绝别人,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而这些则需要父母做好功课,有意识的教给孩子。
前两天,我觉得我有一件事还是做的不错的,写出来记录一下。
前两天我跟二宝出去,路上碰见了大宝同学的妈妈,她可喜欢二凯,每次都会逗逗他,有时候还要亲亲他,那天也是,亲了亲二凯,二凯那会儿估计不喜欢被亲,急的小哭,阿姨走了,二凯擦擦脸,一副委屈的样子。嗯,看来有必要聊聊这个问题。
“二凯,你怎么了?”我明知故问。
“阿姨亲我了。”
“阿姨喜欢你呀,你喜欢么?”
“我喜欢阿姨,不想让他亲我。”一脸的委屈,说完又想哭。
“那你为什么不跟阿姨说呢?阿姨都不知道你的想法呀,她以为你也喜欢呢!”
二凯倒是不哭了,其实刚才也没大哭。
“不喜欢的话,你下次再见到阿姨,跟她说说,她就明白了呀,知道二凯喜欢阿姨,只是不喜欢她亲二凯,好不好?”
“好!”
二凯马上就不哭了。
第二天爸爸带他出去,前一天的情景再次发生,他看到昨天亲他的阿姨,马上往后退了退,(因为阿姨就迎上来了,一如昨天热情)指着阿姨说:“不要随便亲我!”可把大家都乐了,“那你喜欢阿姨么?”还真问了我说的那个问题。
“喜欢,但是不喜欢你亲我!”表达的很明确。
那天事情顺利解决了,二宝心里很愉悦,阿姨也觉得很乐。
晚上我下班回家听了这件事,睡觉前再给二宝做一个复盘:“你今天见到阿姨跟她说了不想让她亲你呀?”
“嗯。”
“阿姨今天亲你了没?”
“没有!”
“二凯心里舒服么?”
“舒服。”
“二凯做的很好,你跟阿姨说说,阿姨就明白了,你喜欢阿姨,只是不喜欢她亲你,,她也喜欢你,而且下次就不会亲你了哦,是不是?但是要是不说明白,阿姨就不知道。”
“嗯,妈妈。”
孩子的感受需要及时感觉,如果可以的话,要做做功课,给孩子渗透一些,教孩子一些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孩子也许就会少些烦恼哦。
也许我们成人之间也需要这样的沟通和交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