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大学之前是没有住过宿的,小学到高中六年步行六年骑车,每天早晨被子都顾不上叠,晚上回到房间藏在被褥里的热水袋还是热的,枕头底下压着几本儿杂志都起了褶皱。所以对于长期独处一室的我来说,宿舍生活是怎样,宿舍文明又是什么,我不知道······
进大学刚接触宿舍生活那段时间,因为各个组织对于宿舍的考核评比,压力接踵而来。于是每天最常听到的声音是:
——小旭,被子怎么裹得跟包子似的,快叠叠整齐,看看人马蹄爸爸。
——小旭,舍管阿姨来查宿舍啦,赶紧把桌子上的书摞起来。
——小旭,衣服别挂凳子上,帽子别挂柜子门上,防止她扣分。
我的内心是懵逼的······
某一刻我觉得我对我的生活环境已经没有选择权了,觉得每天都有无数双眼睛审视着我的周遭,360°无死角,觉得我每天都在辛苦的表演辛苦的把自己塞进所有评分标准的条条框框。
三个多月下来,我渐渐习惯了这种六点多一起床几乎以打扫卫生为第一要务的生活节奏,注意是习惯而非麻木。为什么这么说呢?源于对两件小事的反思。
写这篇演讲稿之前我们宿舍群里因为宿舍考评结果都是90、95、100的事儿聊得热火朝天开心的飞起,还发起了红包。讲真,来自不同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又怀揣着不同梦想的人聚集在一块儿,纵使一起上课一起出去吃吃喝喝玩玩,也很难在一个几平米的寝室里找到归属感。而这种小小的集体荣誉,源于我们集体的长时间的磨合与努力。是文明,让我们拧成一股绳。是文明,让我们彼此理解彼此包容。也是文明,让我们学会在寝室以外的广阔天地抱团取暖。
另一件小事发生在寝室门口,我当时边走便拿着名单熟悉姓名,听到楼梯口有个人在小声嘀咕着什么,声音很沉但就和她的扫帚砸到楼梯的护栏上一样有力,听得直叫人心颤。我走过去一看是清洁阿姨在打扫,还没来得及开口询问她先向我抱怨起楼梯护栏上的一口痰。你没有听错,是一口痰,不是在肮脏的大街上,在无人问津的角落里,而是整洁干净的宿舍楼里,在我们早出晚归朝夕相处的家园里。我当时和在座的各位一样愕然,我不知道如何回应清洁阿姨的抱怨,更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只是一种悲愤,更掺杂着一丝羞愧。悲愤于如此低素质的行为,如此不尊重清洁阿姨的劳动。也羞愧于,虽然也许素不相识但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是一个整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人的行为可能代表了一群人。更羞愧于我曾今对这种评分考核的厌烦抗拒自我。
没错,这个时代我们提倡追求自我追求个性,但不是追求放肆无视公共纪律的遵守公共道德的维护。你占有了公共资源就要接受那一套针对所有人的公开公正的评价体系,就要自觉地维护集体的形象集体的荣誉。
在这个逐渐加深认同感逐渐习惯的过程中,我开始学会了享受,享受早早起床整理完寝室关门离开那一刻的心安理得,享受回到宿舍在整洁的书桌前写作业写稿少了烦躁无序感的处之泰然,享受和舍友一起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的欢笑与泪流。
始于文明,始于寝室种种规章制度的外在压力。终于文明,终于我们内在的修养与成熟,终于我们的大学生活因为有了寝室文明的牢固的根基与自信而过的更好。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