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雷——观《无声世界四十年》

 

默剧《无声世界四十年》海报

    观默剧,颇难忘。

    默剧,纯粹的视觉艺术,透过舞台形式表现戏剧的“非语言性”意境。沉默,是默剧的重要组成,如传统文人画上的留白,也如木心先生所说“无为,是一种为,不是一种无”。

                            一  离别

《离别》


    默剧开场,我以为表现的主题是“束缚”。比佐先生双手双脚皆为弹性绳索所缚,而后哀婉的音乐响起,他神色悲痛,将绳索一根根挣开。解开绳索,不该是快乐的吗?为何以悲怆的表情诠释?

        “离别。”

        突然懂得,生命若真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却无悲哀可言了。可哀之处,恰是明明带着万种牵挂而来,却不得不在无数次生离死别的时刻,将牵挂生生剪断,孑然而去。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固然很对,我却想将其改为,所有的路,到最后总不过是踽踽独行。

      泫然。

                          二  沙滩

《沙滩》

    表演是幽默诙谐的,度假者来到海滩,涂抹防晒霜,召来侍者点一杯冷饮,最后下海畅游却被海浪掠去泳裤,归岸不得。

      大笑之后,是沉默。

      这是默剧,如果真正的语言障碍者在水中遭遇危险,会不会最终因为无法高声呼救而带着惊惧的眼神绝望的泪水,就此沉默,与沉没?

      抑或他们早已预料这样情形的发生,徒有向往海洋的心,赤足在粗砺的沙滩上徘徊了千万个来回,欲感受雪色浪花的亲吻,又迟疑着恐惧着,却步。

      我不知道哪一种更悲伤。

                          三  无声世界四十年

默与哑,大相径庭。

    聋与哑,相伴而生。

    对于那些后天听障的人,听障的起初,是恐怖的。明明在发声,但声嘶力竭也听不见任何响动,只有喉中的腥甜讽刺着他们的绝望。也许尝试过无数次,也许一次便足以让人崩塌,他们绝望哀伤,不愿再主动去换取必然的失败。

        后来,他们渐渐忘了如何发声,哪怕发出的是“无声”。

        因聋而哑,大概是“禁言”时代最平常的选择。

        有的人,哪怕发出的声音石沉大海,也要一遍一遍呐喊。他们满怀希望,希望能唤醒哪怕是一个铁皮屋里沉睡的人。甘于沉默称不上过错,毕竟“我以我血荐轩辕”,实在难得。

默剧大师菲利普•比佐


        默剧意义所在,恐怕不仅是给演员出的一道恰如尺规作十六边形的挑战题。仅我看到的,对多媒体时代的反思,黑色幽默的表达,对听障、自闭人群的关怀……或许再多走多看多想,还能感受更多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天气很热,上午儿子自己一人在家,我在班上有点忙。一会接到儿子的电话,说家里停电了,很热!这大热天的怎么能...
    苹果杭妈阅读 182评论 0 0
  • 明代黄凤池辑有《梅竹兰菊四谱》,从此,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古代很多文人雅士酷爱竹子,一千个人看竹...
    隔水望伊人阅读 1,422评论 0 51
  • 它长势开始歪的时候 身旁的杨柳树恰好开出了初春的第一朵小花 它的脖子探入春江水暖的时候 身边的樱桃树恰好悄悄落下第...
    却悔阅读 625评论 2 0
  • 大家都知道读书是一件好事情,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去读书,并且长期读书。2017年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第十四次全...
    玉成阅读 284评论 0 2
  • 日子不紧不慢 好像我又忘记努力的我 开始放纵自己 该试着找下自己了
    wuli元芳阅读 17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