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俄料,大部分产自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境内,有四个矿石产地:嘎沃赫达、布罗姆、嘎留柏和海伊达。其中部分矿区将在两三年内枯竭!有的已经整座山的被夷平了,这也是俄料的价格不比和田的低多少的原因。古代这地方曾属于中国,现在也有很多中国人。从海拔上合气候上讲俄料和新疆料有形成上的相似点。俄料在海拔3500米至5000米高的山岩中,经长期风化剥落在山坡上,被雪水及雨水冲刷入河水之中形成籽料。
现在我们市场上价格不菲的所谓“山流水”大多并非想我们想象的那样从河床里捞出的,而大多从土层中挖掘出来的。
有人说俄料区别于和田料的地方是泛粉,有人说是僵白,其实都对,但都不全面。俄料既有泛粉的,也有泛青、泛黄的;既有僵白的、颗粒粗大的、花大的、有粥状结构的,也有油润的、细腻的、肉眼几乎无结构的。玩了这么多年玉,终于能体会那两句老话了:第一句是:千种玛瑙万种玉,这是我非常信奉的;第二句是:英雄不问出处,这是我有时不得不信服的。
不少俄料的特点是从外到里,玉肉越来越细,开始有风化的皮,皮下有时是僵,僵下的肉有时就是我们市场上常见的带有粥状结构的、花大的玉肉,再往里,你会发现玉肉越来越细,出现堪比羊脂的情况也是完全可能的。以前邦德介绍过俄料的费料和出活率低,这里就不累述了。正是因为这样,我们见到的大多数俄料都不是所谓的好“玉芯”,所以才有人认为只要是区别俄料,就看僵白,看花等等以偏概全的观点。
再说说产自韩国春川东面月曲里的峡谷的韩料: 在那个峡谷里原来有家用韩料烧红了做桑拿的“玉矿桑拿浴’,想想用软玉做桑拿材料,够奢侈吧,如果顺走两块开几个牌子路费都快出来了吧,玩笑了。
众所周知,韩料大多泛黄、泛青、泛绿、蜡质光泽等。但这决不能做为检验韩料的定性标准。本人手中的一块样本牌胚子白润得很,不少行里资深的人看了都说“俄料!”,有的还补充一句“是比较好的俄料!”。嘻嘻,忍俊不止!
韩料中的白者和大部分的俄料肉眼看的确有相似处,极个别的韩料花很小,甚至有些象老坑青海料。大部分的韩料花儿是很大的,所以其白者可以冒充俄料。
其实,借助工具是可以区分绝大部分的俄料和韩料的。首先是研磨硬度,韩料最次、青海料略强、俄料一般比它们都强。
其次是比重,测比重的方法就不累述了,大家能在网上查到。韩料的比重要比俄料略低,但测比重时要注意杂质的问题。不能比较杂质不等的韩料和俄料,否则肯定不准。含有碳酸盐等杂质会影响比重的。
最好注意一下感觉,大多数韩料是蜡质感觉。
最后再强调一下个例,有的料子真的可以英雄不问出处。还记得当年有个朋友,这位朋友的名字我就不便提了,他是这行里基本都知道的一位大师。我们几个朋友去他家里看他的藏品,那是一块用布挡住一半的白玉大摆件-白菜,白润无比,那位朋友让我们只看露出的部分就说出这是哪里的料子,同行的几位朋友都是行里的老玩家,一致认为是极品的羊脂籽料。主人随后一笑,拉开遮住白菜的布子,我们顿时看到了菜叶----水润碧绿的菜叶,顿时大家都知道了,这居然是青海料。
其实我个人是不喜欢青海料的,哪怕我喜欢有艳丽外皮的俄料都不会喜欢青海料,但那次真的给我上了一课。让我知道了什么是个例!
所以有时候说这行里无绝对的权威和专家就是这个意思,千种玛瑙万种玉,谁也不敢说自己见遍了地球上所有的软玉。以前刚玩这行,有点小经验的时候特敢说话,“这不是籽料!”、“这是俄的!”、“这是青海的!”....特别敢下结论。可玩到现在反而胆子小了,即使是有些把握的也会加一句“我觉得是....”、“可能是.....”之类的话。
(完)
后记:这是我在2010年左右写的一篇老文章了,而现在的事实是,目前韩料的价格早已不是我写这篇文章时的价格了。一只好一点的韩料手镯,随随便便就是大几千甚至上万。以前之所以有人以韩料去冒充俄料是因为,一只好一点的俄料手镯最少十几万甚至几十万,而现在韩料的价格正在奋力追赶中,所以也越来越无需冒充了。难怪有人说和田玉的生意不好做,因为很多人是懂玉不懂价!而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恰恰在于和田玉不断攀升的价格。
好,最后发几块自己收藏的俄料和田玉供大家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