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升旗仪式成为展示教师素质的舞台
生活中,我们经常开玩笑:“你的学生真像你!”这决不是妄语,而是教学中真实存在的情况。孩子模仿教师的言行、模仿教师为人,潜移默化之中,“你的学生像极了你”是学校中真实存在的情况。
升旗仪式是对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学校每周一都要举行。在庄严的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缓缓升起,少先队员行队礼,其他人员行注目礼。在每次升旗仪式中,几个程序走下来大约需要10分钟的时间。
对于小学生而言,能够在10分钟内保持安静、肃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经常会听到教师或者班长在队伍中间小声叮嘱“不要乱说话”。这一招十分管用,乱哄哄的人群立即鸦雀无声。可是,几分钟过后,又会有人窃窃私语。我们应该思考:为什么每次升旗仪式都会发生这样的现象?我们有没有从研究的角度找准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而在根源上解决问题,实现教育的目的?比如:我们在事后有没有问一下学生“你们在谈什么?为什么要在那个时间交谈?”我们不妨从研究的角度进行调查,然后对症下药,进而找到教育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其实,这并不是最关键的因素,或许这样的方式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简单的说教不是教育。这就是教师一直在强调,效果却不佳的原因
参加升旗仪式的不仅仅有学生,还有全体教师。每个班级来到广场之后,体育委员或班长进行整队,等待升旗。这个时候,我们的教师在哪里?在干什么?处于一种什么状态呢?一般来说,有两种情况:班主任站在班级的后面,时不时提醒学生“注意保持安静”,其他任课教师站在广场的的最东边,面向学生和国旗。问题就显现出来了:老师是怎么站队的?我们可以回忆:是不是有的教师迟到,是不是有的教师自始至终都在与别人窃窃私语,是不是有的教师还在谈笑风生、谈古论今。我们或许可以找到学生偶尔骚动的原因:或许他们在猜老师在讨论什么?于是,大家纷纷效仿。
我们的教风是“学高身正、启智立人”。每一名教师都知道什么叫“身正为范”、“言传身教”。可就在学校最隆重的升旗仪式中,有些教师“身不正”,又何谈“身教”?即便有了“身教”,也是与教育目的背道而驰的。“教育无小事,处处皆教育。”这几乎是我们每天都挂在嘴上的“口头禅”。我们在每次家长会上都告诫家长“要给孩子做好榜样”,可我们做到了吗?
老师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达对国旗的敬意,给学生以耳熏目染、言传身教。一个严肃的仪式,给人的是全方位的教育,我们的老师就应该给孩子们树立一个“范”,树立一个“形”,这个“范”就是模范和榜样,这个“形”就是高大的形象。“立德树人”靠的就是这样的“范”和“形”。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要先做到,我们不妨做一次学生,像学生那样站队、整队,然后保持安静、肃立,参加升旗仪式。正所谓“正人先正己”,我们教师用行动告诉学生:参加仪式时保持安静,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个人修养的体现。这就是最简单的教育。看似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但它反映的却是教师的一种素养和情怀。这种素养和情怀一旦生成并且持之以恒,就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引领作用。
作为教育者,我们都有举一反三的能力,不妨也结合升旗仪式的教育进行深入思考。如果我们坚持读书,每天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学生就会逐渐爱上读书;如果我们每天都保持办公室的清洁卫生,学生就会因此而受到感染;如果我们能时刻保持一种问题意识,凡事常问“为什么”,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养成爱提问题的习惯。如果能够这样,那么教育岂不是很简单吗?
借用仓央嘉措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我以为别人尊重我,是因为我很优秀。慢慢的我明白了,别人尊重我,是因为别人很优秀;优秀的人更懂得尊重别人。对人恭敬其实是在庄严你自己。
2018年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