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歌》——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项羽在进行必死战斗前夕所作的绝命词。诗中既洋溢着无与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满腔深情;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却又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叹息。一句“虞兮虞兮奈若何”,饱含着面临绝境时的无奈与悲叹,深陷重围,四面楚歌,该如何,才能保护自己最心爱的女人?
历史中的项羽总是令人心疼和惋惜,或许,我们会感念西楚霸王自刎乌江的悲壮,感念虞姬至死不渝的忠贞,而张爱玲笔下项羽与虞姬的故事却与流传千古的故事不甚相同。
——啊,假如他成功了的话,她得到些什么呢?她将得到一个“贵人”的封号,她将得到一个终身监禁的处分。她将穿上宫妆,整日关在昭华殿的阴沉古黯的房子里,领略窗子外面的月色,花香,和窗子里面的寂寞。她要老了,于是他厌倦了她,于是其他的数不清的灿烂的流星飞进他和她享有的天宇,隔绝了她十余年来沐浴着的阳光。她不再反射他照在她身上的光辉,她成了一个被蚀的明月,阴暗、忧愁、郁结,发狂。当她结束了她这为了他而活着的生命的时候,他们会送给她一个“端淑贵妃”或“贤穆贵妃”的谥号,一只锦绣装裹的沉香木棺椁,和三四个殉葬的奴隶。这就是她的生命的冠冕。
她又厌恶又惧怕她自己的思想。
“不,不,我今晚想得太多了!捺住它,快些捺住我的思潮!”她低下了头,握住拳头,指甲深深地掐到肉里去,她那小小的,尖下颏的脸发青而且微颤像风中的杏叶。“回去吧!只要看一看他的熟睡的脸,也许我就不会再胡思乱了。”
张爱玲在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从虞姬这个女性的内心出发,塑造了一个极具现代独立意识的女性形象。虞姬不再是英雄的附属,不再是男人庇护下的小女人,她开始思考自己生存的价值。她不愿仅仅成为项羽的附属品,为了掌握自己的命运,她选择了自我实现——死亡,而不是殉情。
“大王,我想你是懂得我的,”虞姬低着头,用手理着项王枕边的小刀的流苏。“这是你最后一次上战场,我愿意您充分地发挥你的神威,充分地享受屠杀的快乐。我不会跟在您的背后,让您分心,顾虑我,保护我,使得江东的子弟兵讪笑您为了一个女人失去了战斗的能力。”
“噢,那你就留在后方,让汉军的士兵发现你,去把你献给刘邦吧!”
虞姬微笑。她很迅速地把小刀抽出了鞘,只一刺,就深深地刺进了她的胸膛。
项羽冲过去托住她的腰,她的手还紧紧抓着那镶金的刀柄,项羽俯下他的含泪的火一般明的大眼睛紧紧瞅着她。她张开她的眼,然后,仿佛受不住这样强烈的阳光似的,她又合上了它们。项羽把耳朵凑到她的颤动的唇边,他听见她在说一句他所不懂的话:
“我比较喜欢那样的收梢。”
一位是英勇豪气的英雄,一位是温婉体贴的美人,作为英雄,自然是胸有丘壑,红尘俗事终归只是点缀,这与虞姬的想法是大不相同的。
虞姬爱的正是一位英雄,十余年来,她以他的壮志为她的壮志,她以他的胜利为她的胜利,他的痛苦为她的痛苦。是啊,她的心里只有他。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深陷重围,四面楚歌,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虞姬的这支歌,对项羽来说,不是死的哀鸣,而是生的激励,虞姬用自己的死亡,成全了项羽的无惧。
这是虞姬自己选择的结局,既成全了他,也成全了自己,虽然悲壮,却也是最完美的结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