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一个庞大而又稚嫩的群体,跟随时间的推移,正在慢慢地从老一辈人的手里接过重担挑起大梁。现如今最年轻的一班90后也即将面临着大学毕业,有的甚至已经步入了社会,开始了长达半生的摸爬滚打。一路走来的同学朋友们渐渐成了过往,很多人怀念记忆中那段情谊,隔三差五的便发起了聚会,喝酒已经成为不少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一次调查显示,受调查的460名大学生中,三成的受访者每周的聚会频率达到两次以上,近四成的人聚餐消费占生活开支的30%,还有人一个月之内竟然有20多个饭局。
越来越多的名义可以被用在聚餐上面,席间或者饭后一顿酒是少不了的。部分学生的内心拒绝参加聚餐,但碍于面子或者是考虑到长远的人际关系需求,硬着头皮还是去了,学生干部当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很多人说大学就是社会的一个缩影,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你都能看得到,社会上各式各样的情谊关系都能有所了解,酒桌文化也随着家长或者自身的经验经历而被带上了大学生的饭桌。有的同学涉世不深抱着去大吃一顿的心态参加了聚会,没想到紧随其后的是铺天盖地的敬酒碰杯,踉跄之中身体和情绪受到了双重的伤害。
酒文化能流传千年,一定有其存在的理由,其对与错也不是一两个人能评判得了的。在古代,真正的好酒因为制造困难而成为了稀缺的东西,古人也常常赠亲朋以好酒真诚地表达情意。而一周三五回,喝到胃出血的这种文化,只能算是酒桌文化,且是糟粕的文化。那么如何看待这样的酒桌文化呢?事实上增进感情的方法方式还有很多,聚餐只是其中之一,太多的人把聚餐当成最主要的方式,既耗精力又耗金钱,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还带来了经济压力。正常的同学间聚餐吃饭无可厚非,但如果频繁地把聚餐当成培养人际关系的方式,对大学生来说不合适也不合理。
仅凭一己之力想要改变一股社会潮流是很难的,但是自己的身体和经济是自己说了算,伤了身又伤了神,最后难受的还是自己。大学应该是青涩、美好的,给自己的青春多留下一些纯粹的记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