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 Kindle 故事讲述者 ElijahLee 是个一岁多的豆友,在使用 Kindle 以前,他还不算是一个爱读书的人,据说看过的书用脚指头都能数的过来。
然而。。。
买了 Kindle 之后,他一不小心就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以至于一发不可收拾:
上下班通勤的地铁上
夜里入睡前
或是北风呼啸
夜雨急敲的孤独时刻
Kindle 一直是陪伴他的最佳伴侣,以下就是他的故事:
1 我的第一本 Kindle 书
《杀死一只知更鸟》竟然是我在 Kindle 上看的第一本书,令我非常惊讶。我现在已经完全不记得我是在什么机缘巧合之下发现了这本书(可能是网上瞎找的书单吧)。
这是一本关于成长教养的小说,如果你家里有尚在成长期的儿童,《知更鸟》可以成为他们教养启蒙的最佳书籍;如果你正为人父母,《知更鸟》可以给你提供父母角色的最佳示范。
现在回过头评论《知更鸟》,倒是让我想起看过的另两本书中句子。第一句话给父母们:“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这句话出自《一首小夜曲》。俏皮的话里揭示了真理啊。
第二句话说起来是给孩子,但本质还是给父母:“观念只有在它们自然而正常的环境中才能形成。”,来自《乌合之众》。照本宣科地给孩子讲美德故事,远不及他们亲身经历成长来得感同身受。
2 Kindle 书与美食
最近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正在热播,其中一集竟然邀请到了扶霞出镜,这部纪录片让我惊喜连连。《鱼翅与花椒》是我在 10 月刚看完的美食书。
这是一个英国人扶霞回忆她 1994 年在中国留学时对美食的探寻和感悟整理的书。尽管是外国人写的,但书里对比中外文化很少,绝大多数还是以中国美食和文化为主。
尽管是 10 多年前就出版的书(今年刚引进中文版),但读起来依旧非常轻松愉快,亲切可爱。原因就在于书籍的翻译用上了自然地道的普通话,开头作者在四川的经历还穿插了原汁原味的四川话。可以说是非常难得的美食故事佳作。
食物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承载了太多的故事,就像英国人最爱谈论天气,“吃饭了没?“也是中国人最常挂在口头的寒暄问候。我喜欢《鱼翅与花椒》这样更接地气的书,有故事有感触、不深奥不费脑。”因为主角是食物,每个字便都好像沾染着最亲切的人间烟火气。“
3 Kindle 书与名著
《红楼梦》是我在 Kindle 上看的第一本名著。在我很小的时候,《红楼梦》给我的印象就是西湖牌电视机里飘渺梦幻的画面,我的妈妈倒是常爱看它,因此给我的错觉是,她非常熟悉书里的悲欢离合。不过最近和她通电话才发现,她竟然回复说“没有看过几集”,倒是让我感觉非常遗憾,正想借机和她多聊聊呢。
“少不读红楼,老不读三国。”是同事对我读完《红楼梦》的随口一言。悲剧衰亡、红颜祸水、看破红尘等等词汇是大多数人对《红楼梦》粗浅评价,相信我这些人其实都没有真正看过它。
一本小说,竟然可以如此的前后呼应、伏笔连连,是《红楼梦》给我的最大感触。从判词到各种细节铺垫,从甄贾宝玉到人物名字谐音,《红楼梦》必须是发掘文字宝藏的上等佳作。我只看过一遍,就不在或有的红学读者面前班门弄斧了吧。
4 Kindle 书与成长
成长的话题又一次出现了,但是《奇迹男孩》这本书实在太让我感动了。我在今年 2 月看了电影,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非常理性的我竟然在看完电影之后对着电视机痛哭流涕,我可是 10 年多没有流过眼泪啊。
《奇迹男孩》里的一家人都是不幸但又都是幸运的,男孩面目丑陋但内心无比善良,姐姐受到冷落但自立自强,一对父母则为整个家庭都付出了巨大的爱。面对这样一个故事,我实在词穷不知道怎么描绘这本书的好,也许这正是我那时感动得痛哭说不出话来的原因吧。
我看了《奇迹男孩》电影,同名中文书籍《奇迹男孩》,以及英文原著《Wonder》。
5 Kindle 书与硬科学
科普类书籍也是我在 Kindle 上看过的,数目比较大的一类书籍。最近婴儿基因编辑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我看过的几本关于基因的书,倒是给了我非常理性的判断。
这几本书,都是基因学方面比较好的书籍,排名分先后:《基因传》、《自私的基因》、《上帝的手术刀》。《基因传》是其中最值得一看的,它在易读性和专业性的平衡上设置了较好的尺度。外行不会觉得晦涩,科研故事增添趣味;内行不会觉得简单,伦理反思更有深度。
我学工科出身,相比那些经济学、心理学书籍,我更喜欢这种走在前沿的科学书籍。说实话,前者总让我昏昏欲睡,“一目千行”(没有仔细读的意思)。
我非常赞同查理·芒格的观点“软科学应该加强模仿硬科学的基本治学精神与方法。”,出自《穷查理宝典》,跨学科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在硬科学领域更容易实现。(硬科学指的是数学、物理、化学和工程。)
6 Kindle 书与生活百科
我所说的「生活百科」可不是妈妈的菜谱、毛衣的打法之类的主妇图书,而是那种有一点基础理论研究,又有一点方法指导实践的书籍。它们不像硬科学书籍那么专业严谨,但对如何「生活地更好」有实在的帮助。
今年我看的是《睡眠革命》和《注意力曲线》。前者可以让你从了解生物睡眠规律开始改善睡眠质量,后者则是从了解注意力变化规律开始改善注意力集中情况。
不过总的来说,这类书籍总会陷入花大篇幅介绍普适性方法,还有缺乏条理,没有系统逻辑,缺乏深度等等问题。以至于我颇为认同某位读者的点评:“明明一百个字能说清的事情,作者却写了一本书,太浪费纸了。”
我和 Kindle 的故事还在继续,2018 年我已经完成了 75 本书籍的阅读,有薄有厚,有严肃文学也有俏皮小说。
总的来说,阅读让我的闲暇时间变得更有意义,不管是抱着学习知识的功利主义心态看书,还是怀着满心期待地窥探人间百态,读书总能带来收获。
以上就是 ElijahLee 和 Kindle 的故事。
你和 Kindle 的故事又是怎样的呢?
来评论区分享给我们吧٩(๑❛ᴗ❛๑)۶
编辑:拾书君
— END —
欢迎优秀的读者给我们投稿:
「书评、书单、Kindle技巧 | 故事」
投稿邮箱:shishuxiaoji@gmail.com
(入选有礼)
✔拾书小记(ID:shishuxiaoji)平台长期致力于传播数字阅读综合解决方案、打造积极向上的趣味活动以及分享个人成长的 Tips。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优质书单书评、高效技能分享、 Kindle 在内的主流电子阅读器的原创技巧分享、测评以及你想象不到的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