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本来按计划应该该是进行36个故事模式开始练习,但一早听到了得到APP中罗振宇老师的一篇日更,很有感触。
罗振宇老师的日更说的也是故事,导入是一个恐怖故事:前面有一个女孩(背影),一条大辫子,突然女孩转过来……什么情况会很恐怖——骷髅?鲜血淋漓?鬼怪?外星人?不一定!女孩转过来,还是一条大辫子。
因为我们的理解,背面转过去,一定的会是正面,不管这个正面是什么,多么恐怖,他都在我们的认知秩序中。但是当背面转过去,还是背面,这就是一种打破低层秩序的故事方式。
罗振宇老师的解说中还包括了《教父》、《三体》中的两个情节做佐证。我倒是另外到了一个故事,就是《后天》。在全球变暖将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的危机舆论环境中,后天讲述了一个因为全球变暖,导致热气紊乱阻塞,北极寒冷空气南下,导致北半球进入冰川纪的灾难故事。这是不是也是打破了底层秩序的故事结构呢?
我理解的故事的底层秩序,应该是我们的基本认知框架。好比因果关系(好人有好报的逻辑),基本的信任逻辑,基础科学模型,生存渴望,繁殖需求,快乐需求,对群体认可的需求,对违背秩序的愤怒,对意义的追求,对未知恐惧等等的。
一个故事要想在成功的抓住受众,那么就应该找到底层的认知框架,并且对这个框架重新进行讨论和解释(罗振宇老师说的是“找到反差,做出改写”)。
再说一下《今日简史》,他是将科技进步的“科学模型”和“对未知的恐惧”这两个底层的认知框架联系在一起,进行重新的讨论和解释。这是一个写故事的高手。
怎样将打破底层秩序的策略和留下很多故事结局(出口)的超级故事方案汇合在一起呢?这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慢慢学习和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