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小宝宝快四岁了,从三岁开始每天睡前让他听《凯叔·声律启蒙》。我觉得用它来磨耳朵相当不错,这种带节奏的“神曲”,听着听着他就睡着了。有时睡到说梦话:“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哈哈逗吧?
尤其在封城期间不能上幼儿园的日子里,除了在手机app学习“叽里呱啦”英语之外,每天的必修课就是古诗。通常睡觉前母子之间是这样互动的:
“恩恩,我们接下来该干嘛呢?”
“每天三分钟呀”
“好咧”
妈妈: 每天三分钟
恩恩: 国学童子功
妈妈: 云对雨,雪对风,
恩恩: 晚照对晴空。
妈妈: 来鸿对去燕,
恩恩: 宿鸟对鸣虫。
妈妈: 三尺剑,六钧弓,
恩恩: 岭北对江东。
妈妈: 人间清暑殿,
恩恩: 天上广寒宫。
妈妈: 两岸晓烟杨柳绿,
恩恩: 一园春雨杏花红。
妈妈: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
恩恩: 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我为什么要宝宝读古诗词呢?正如音乐对大脑的刺激那样,古诗词抑扬顿挫的韵律可以促进大脑发育 。我感觉古诗词不但可以训练记忆力,还可以训练小孩说话,而且还能提升孩子的审美能力,何乐而不为?
其实不用担心孩子弄不懂古诗词的意象,让孩子在多看多读中慢慢形成“理念”,练好国学童子功。
有时候我会故意出错,给小恩恩好好表现的机会。比如“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我让恩恩说第一句:
恩恩晃起头:“李白乘舟将欲行,”
我接住:“忽闻岸上踏歌声。”
恩恩做起手势:“桃花潭水深千尺,”
我故意改成:“不及恩恩送我情。”
小恩恩立马换了一副严肃的表情:“妈妈你读错了,不是恩恩,是汪伦!”
我就问:“为什么呀,汪伦是谁?”
恩恩义正言辞地说:“汪伦是李白的好朋友啊,这首诗就是讲汪伦送李白!”
我故意作难为情状:“哦,不好意思,妈妈记错了,恩恩好棒!”
有时在小区里面遛娃,恩恩蹦蹦跳跳地牵着妈妈的手。看到小溪里有荷花和小金鱼,我就让他想想什么诗里面有荷花。
他想了想说: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还有什么诗啊?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嗯嗯,恩恩表现不错哦。
适逢有人背着行李送孩子去外地上大学,我就问:“恩恩,我们学过一首描写母子之间浓浓感情的一首诗,你还记得吗?”
“我知道我知道,”
那我们一人一句呗:
妈妈: 慈母手中线,
恩恩: 游子身上衣。
妈妈: 临行密密缝,
恩恩: 意恐迟迟归。
妈妈: 谁言寸草心,
恩恩: 报得三春晖。
小孩子玩性太大容易忘记前面所学的,所以要经常帮他温习。眼下恩恩已经上幼儿园了,在家吃饭老是上蹿下跳的,看看现在多乖(正中间那位)。
但有一点老师受不了,我们恩恩的话太多,通常是人家一句他三句,还经常用一些超年龄段的词语,令人捧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