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小广场遇到小伟小朋友,他骑着滑板车在我身边滑来滑去,阳阳也紧随其后,不一会儿小伟停下来捡起几个地上的小石子,在他还没有扔出去之前我赶忙说:“你看,地下有一个小坑,真像做饭的锅,把你手里的小石子当菜炒一炒怎么样?”一听这两个孩子立马来了兴致,我们三人蹲在地上“炒菜”,两个人的滑板车放在了离我们大概5米远的地方。
玩的正投入时一个一岁多的小男孩上了小伟的滑板车,小伟刚好抬头看见,小男孩的奶奶赶紧说:“这是小哥哥……”还没等她说完小伟妈妈说:“玩吧,他也不玩”小伟低下头继续和我们“炒菜”。
过了一会儿,小男孩站在了阳阳的车上,我低头假装没看见,等小男孩把车推的超过了我们,阳阳看见了,他干脆地叫:“妈妈”“嗯?”“那是我的车”他边指边说,“哦,是的,那是你的车,小弟弟要想玩得问过你,你允许他才能玩”,阳阳似乎得到了指令似的,一下就跑到了小男孩的身边,双手紧紧地拽住了他的滑板车并说:“这是我的”,小男孩的力气也很大紧紧地攥着不撒手,阳阳一脸严肃也不撒手,最后奶奶边劝说边努力地把小男孩抱开了。
小男孩大哭,阳阳推着车来到了我身边,我说:“阳阳,你刚才努力地保护了你的东西,不过如果一会儿小弟弟问你可以给他玩会儿吗?你可以考虑一下”“他没问我”阳阳依然一脸严肃,“是,刚才他是没问你,如果他要问你呢?”“不给”阳阳斩钉截铁地说,“哦,可以,谁让这是你的车呢”……
我真的很高兴阳阳能有这样的表现,一方面我看到了他的自我意识的发展,另一方面我感觉到我们给予他的力量还是很强大的,他有了很强的判断能力和付出行动的勇气。
晚上待阳阳睡后,我给成铭兴冲冲地讲起此事,开始我还有点犹豫纯让他去“争夺”是不是有点不妥,但当成铭又给我讲了个更有意思的故事后,我的犹豫彻底打消了。(下面以“我”来描述)
前两天和阳阳在仁和公园的沙池玩,一个四岁左右的小女孩二话没说就玩起了阳阳的小铲子,阳阳看我似乎在征求我的意见,我说:“如果你不想给小姐姐玩你就要过来!”没想到小女孩竟拿起铲子跑了起来,阳阳就在后面追,小女孩跑到了沙池的尽头就往回跑,阳阳冲我喊:“爸爸,帮我拦住她”,我轻轻地抱住了小女孩说:“嘿,这个铲子是他的,你想玩得问过他呀,他允许才可以”,小女孩说话很不清楚,几了咕噜说了一堆,我估计是在问阳阳就帮忙说了一遍:“小姐姐问你,她想玩你的铲子可以吗?”“不可以”,小女孩便走开了,阳阳接着蹲着玩还嘱咐我:“爸爸,帮我看着啊,别让别人拿走了”“好的,放心吧”!不一会儿小女孩又来到我身边几了咕噜说了一堆,我问:“阳阳,小姐姐想玩你的小铲子可以吗?”,这次阳阳特别痛快地答应了:“可以”……
想象着当时的情形我就忍不住想笑……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要求孩子要分享,当他想要别人东西时又说只有别人允许才可以,这种要求的不一致直接造成孩子价值观的混乱。我发现当我们在这一点上达成一致时,阳阳既愿意分享又很自然且容易地接受他人的不允许,他觉得自己被尊重,是个可以做决定的人。
孩子就是通过很多很多次类似的情境去练习的,当有一天他总有足够的力量和深入骨髓的模式后,就形成了他自己独一无二的人格的一部分。所以孩子还是要多有机会和孩子接触,这样真正的社会性会在冲突中发展,就像曾经听到一句话:就算你再尊重孩子再理解孩子,作为成人你也不会和孩子抢玩具。(最近阳阳常常主动邀请我一起玩“抢玩具”和“打架”游戏,这是他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