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过了将近四分之一。天气越来越暖和,街上的美女多了,同时身上的衣服少了。
我时常想起十多年前,在政治课本上看到的——“到2020年,建党100周年时,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到2050年,建国100周年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前段时间听了高晓松讲的两期《高晓松YY未来世界》,各种引人入胜的黑科技和生活方式,让人感觉像是干了两大碗心灵鸭汤,滋阴壮阳,血脉喷张。
我期待他提到的突破性的科技进步,时常觉得科技才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值得去认真对待的事,因为科技,就是老老实实地认识自然,然后,符合自然规律地去改变传统,更新世界。
每逢人类有重大科学进步的时候,我深深的感到与有荣焉,就像是一个整天活在鸡毛蒜皮里的蝼蚁,偶尔也抬头看到有同类飞向了星空。
全面小康社会是啥样的?物质上,可以先定一个小目标,比如说赚它一个亿;精神上,有人爱,有事做,有所期待。可是距离2020不到一年了,高新科技的商业价值还不如朋友圈卖面膜的,有思想深度的文化产品卖不过大锅炖心灵鸡汤的。
人工智能还是很蠢。
下水道还是会容易堵。
某些地区的宗教信徒还在增长。
50年前登月,现在也没上火星,70年代后也没再登过月。
每逢佳节胖三斤,还是一到中国节日就开饭,一到外国节日就开房。
手机流量还是有限的,手机还是在用蜂窝通讯,卫星通讯无法普及。
从门户网站点到科技一栏,还是一水的手机评测电脑开箱显卡跑分。
知识的传播居然还要靠看书、上学的办法,而且要上十几二十几年的学。
避孕套还没有很好的替代品,短效避孕药的成本依然很高,民众的认知水平依然是谈药色变。
无人汽车还是没有普及,汽车诞生了一百多年,核心原理还是完全没变。现在的汽车还是4个轮子4个门。
手机电池还是只能用一天,充电宝这种又丑又笨重的东西还没被淘汰,电池依然是各种数码产品最大的痛。
十几年前,互联网刚兴起,我们从网上接受了点新思想,跟父母的旧观念产生了冲突,每次家长都语重心长地教育道:网上的东西都是假的,不要信。十几年后,看到父母辈转发的朋友圈,果然都是假的。
拿对未来的期望对比当下,难免让人垂头丧气。但是回望几十年前,对比现在,就觉得发展得很励志,恨不得立即起身强吻生活。
一百零八年前,大清朝还没完。一个清人走在街上,你告诉他,一百年后每个人都能吃饱,金銮殿可以买票进入,从天津卫到北京城仅用时四分之一个时辰。他会告诉你,你特么跟我扯犊子呢。
你费尽口舌跟他们说一百年后大英帝国的铁路Made in China,他们怎么也不会信。奥运会都是10年前的事了,后来没几年就万国来朝,可一百年前年前北京还被八国来操。
六十年前我们的先辈喊着大炼钢铁,钢产量赶英超美。现在,我国的钢产量世界第一,河北的钢产量世界第一,唐山的钢产量还是世界第一。我国成为世界五大流氓之一,一边喊着和平发展,一边成为世界军火商Top3。
在一个又一个的五年计划里,TG吹过的牛逼,竟然全特么实现了。
在草榴可求种陌陌可约炮的今天,对社会发展速度其实比较满意。唯一担心的,就是几十年后,会不会也变成那个被年轻人嫌弃,观念落伍、能力脱轨的老人。
就现在而言,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好奇心求知欲,坚信自己只要愿意主动地适应科技进步的脉络,那么就不会落后于所处的时代。
想起新闻上很多自考大学的老头,忽然又觉得跟不跟得上时代似乎跟年龄也没多大关系,很多六七十岁的人微信也玩得贼溜,年龄并不是逃避新知识新思想的借口。
然后就想起了各种帮女生修电脑的千年老梗,真的,即使是年轻人,好多人别说复杂的了,你说运存他们都要想一想是什么,磁力链接是什么?种子又是啥?生活中大部分人不知道BIOS和PE,文件后缀啥的都不懂。电脑里熟练使用的软件不超过5个,不理解为什么直播那么火……不出意外的话,他们老了也会懒得跟上时代,辜负了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