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堂内罗汉坐,笑看古今佛徒者。心有佛意佛必佑,常人岂能与相卓。”“长城长,一人独往,非所想心凉。天高云淡风转向,逆航。”不知各位读者如何评价这些诗词,但是让作为一个理科生的我,就算有本科学历,也无法做出专业的评价,更不用说写出来了。
但如果我说这些诗词是我的小学毕业、长年种地的老妈写的!你相信吗?三个月前,老妈才入手了她的第一部智能手机,然后我费好大力气一边视频一边教会了她怎么用微信。不知为何,朋友圈几乎开发了她的文学天赋——现在老妈每一条动态几乎都是自己创作的诗词,我甚至想偷偷收集起来,将来给她出一本诗集。
其实,我很感激微信——它让我们这一代的父辈搭上了网络时代这辆快车。我问室友:“你爸妈有QQ吗?”“没有,他们只用微信。”我的父母同样如此。我们的父辈很少使用QQ,使用微信的反而比较多。借助微信,两代人的交流也方便起来,现在我和父母就很少打电话,一般用微信联系。
然而,微信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朋友圈应不应该屏蔽父母。
有的人态度鲜明。朋友圈关键是“朋友”的圈子。如果你的父母真的是新世纪非常开明的父母,完全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和自己交流,甚至是就一些约泡之类的敏感话题交流意见,那么就没有必要再朋友圈屏蔽父母。朋友圈里有个朋友小柯子,她的爸爸就很开明,或者说幽默。他爸爸向她炫耀自己的书法,自诩为自称一派的“当代书法家”。小柯子看了老爸的消息,立马就回复呛她爸爸。实话说,我很羡慕小柯子能有这么开明的一个爸爸。
然而,我们的父母大多还是传统意义的父母。他们习惯了站在一个高位教导我们,一旦我们的所作所为违背了他们的价值取向,他们就会摆出领导者的姿态,采用或是严厉或是啰嗦的口气“教育”我们。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年轻一代作为成年人,往往想脱离父母的影响,比如我在填志愿时就选择了外省的大学。然而,父母通过朋友圈“遥控”现在的我们,很容易令人产生厌烦心理。
很多时候,我们这个年轻群体在朋友圈里发的内容在我们看来完全可以接受,但父母可能不理解,甚至在他们看来完全是离经叛道的。在网上有一些段子生动地形容了两代人之间的代沟。我在我朋友圈发“被补刀了”。我爸问我被谁砍了……我说“笑尿了”,我妈说“怎么不当心点”……我说“今天裸考了个四级,冷死我了”,我妈就打电话过来,用很不友善的语气问我,“你考试为什么不穿衣服?”
我老妈就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平时朋友聚会去KTV唱歌在我们看来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我曾经在家里偶然间提起去KTV的事情,结果被她上了好久的“思想教育课”——因为老妈认为KTV里不干净,都是一些坐台女之类的。我给她解释了好久,她依然坚守思想阵地。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在她面前提起KTV了,当然在朋友圈发和KTV相关的动态也不可能了。
存在代沟、有无共同话题等等都是将父母摆在了我们的对立面,然而也有很多孝顺的子女为了不让父母担心,屏蔽了他们。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有的人离家千里去往不同的城市学习工作,父母是最担心的人。即便是在陌生的城市,历尽辛苦,受尽委屈,然而父母打来电话时,恐怕我们说的最多的便是——“我在这边挺好的”。
然而,生活的重压总是需要寻找一个宣泄口,此时朋友圈就成了最好的地方。最近有一门重要的考试失败,发一条蓝色心情的动态,心情便能多少轻松一些。如果被朋友看到了,便会在下面的评论里安慰一下自己。但是,被父母看到便是另一回事了。明明我们最不想让他们知道自己的难处,害怕他们过于担心,害怕他们把本来挺小的一件事搞得太大。有一次我在半夜3天发了一条字眼稍显忧郁的动态,结果第二天早上5点半!5点半,老妈就打电话够来,一顿鸡汤灌得我本来就没有睡醒的脑子更加昏昏沉沉了。
像这样,爸妈对我的动态发应过度的情况我已经不记得有多少次了。我也犹豫过要不要屏蔽他们。但他们是出于好心啊,如果屏蔽他们,还被他们发现了,估计会伤到他们的心。逛知乎的时候看到大家讨论这个问题,有位同学的回答挺搞笑的。
“你以为屏蔽有用吗,即便斗胆屏蔽了朋友圈,也不敢屏蔽了我粑粑的消息。
“不影响到正常生活的话,我还是忍着,毕竟是爱。”
这位同学贴了几张老爸分享给她的文章的截图。大致是与教育相关的。其中有一篇文章的题目让我笑喷——“世上最好的人是爸爸,最寂寞的人也是爸爸!”这位爸爸,你想让女儿多关心自己,我们身为子女都理解,但你能说得再“直白”一点吗?(笑哭)
“但是我并没有屏蔽我粑粑,我以为他从来都不在意不仔细看我的朋友圈,所以我也从来都是想发什么就发什么不考虑那么多。
“然而有一次我回家,妹妹绘声绘色描述我暑期实践的趣事,我才知道我粑粑很认真的看,然后还讲给麻麻和妹妹听,当时很感动。”
我们在朋友圈里展现的一面,也能让父母从新的角度了解我们。另外,我还想吐槽这位同学,你爸知道你把他叫做“粑粑”吗?
正如前文提到的,朋友圈首先是“朋友”。朋友们在同一个圈子里分享生活的点点滴滴,共同记录这个圈子的变化。然而在与朋友交流互动的同时,朋友圈不也是我们和父母交流的一种方式吗?父母可以看到自己的一点点变化,感慨自己的孩子和从前不一样了,不也很好吗?但是,在朋友圈里完全屏蔽父母,就关上了和他们交流的这一扇窗。
朋友圈是否屏蔽父母?这个问题既是微信时代两代人争论的焦点,也是传统两代人的代沟在网络的延伸。子女将微信看成一个分享经历、表达意见、发泄情绪和社会交往的平台,父母将微信看成是一个了解子女生活状态的窗口,不同的思想观念,也导致了父母和子女对待同一件事情的不同态度。
人际关系的改变也是两代人在朋友圈产生分歧的潜在原因。除了传统的亲子、同事等具有重要情感纽带维系的“强关系”,相对疏离、异质性较强的“弱关系”在现代交际中同样有着重要作用,“没有太亲密的关系,泛泛之交居多,好处是可以实现多方面的信息交往。而这两种关系在微信的‘朋友圈’发生交集碰撞时,往往会产生区分和选择。
如果父母很开明,如果他们可以忽略偶尔黄暴的字眼,如果他们可以接受各种吐槽,各种矫情,各种卖萌,或者父母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根本不关注子女的动态,那就完全没必要屏蔽他们!
如果父母很传统,如果父母整天监控着自己的朋友圈,如果父母一直神经兮兮的,对自己的每一条动态都反应过度,那就分组吧!也许这个神奇的功能就是为了这个设计的。(来自知乎网友的YY)
前几年,网上有一股热潮,教自己的父母使用微信。然而现在又有很多人在朋友圈屏蔽父母。请回想一下,我们教父母使用微信的初衷是什么?
交流。即便远隔千里,即便不能回家,为了他们能更方便地联系我们,为了我们能在节日的时候向他们问声好。归根结底,之所以教父母使用微信,是因为他们是重要的亲人啊。
总之,你的朋友圈是不是要屏蔽父母,这并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你有没有时间和父母一起探讨,如何“做父母”,如果他们不擅长,你愿不愿意教会他?
如果他们的生活里只有你,你有没有足够能力,像小时候父母引领你发现世界那样,也带领他们去寻找一个全新的、属于他们自己的小世界?就像你小时候,父母带着你认识这个世界一样。
现在,如果你真的爱你爸妈,请带着他们寻找他们的世界,而不是展示你的私生活。请让你父母的晚年,在你结婚生子成家立业之后,也有自己的生活,而不至于寂寞得非要你制造个娃儿给他们。
爱他们,就给他们创造属于他们的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