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随着家长的学历越来越高,出现了家长质疑老师的授课内容、教学进度、教学难度,甚至包括连语数外老师怎么搭配,也有家长来“指导”学校。
孩子的教育中,离不开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而一旦老师和家长的关系出现问题,那就麻烦了。
3月18日,一段老师与家长在班级群内的言语冲突,在网络上引发关注。
从言语对话内容来看,所涉学校为位于四川南充市的南充十中。事发缘由则是学校一位王姓数学老师在家长群贴出一张照片,疑似几名学生未按要求完成作业被罚站讲台前。群里有家长表示这种做法不妥,在跟王老师沟通的过程中,引发双方言语冲突。
家长群中有家长就表示这种做法不妥,表示“即使差,也请你顾忌小朋友的自尊,毕竟才上一年级”。
老师则回复说,“那你就不要来这个班。”在沟通的过程中,双方发生了言语冲突。
老师与家长之间的“火药味”对呛也引发了一番热议。
有网友指出,这样的“示众”侮辱性极强;
另有网友则认为,家长的沟通方式也欠妥,一来就带着质疑的态度与老师交流,干扰了教学工作。
除此以外,也有不少教育圈内人士对该事件感到“太有共鸣”。
老师们认为,如此做法让学校的老师很是苦恼,认为家长的干预实际上是对教师和学校的不信任,久而久之,并不利于教学的开展。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家长和老师,真正的教育应该是怎样的呢?
最失败的教育是:家长越位,老师让位,学生缺位。
教育路上,家长不越位、老师不让位、孩子不缺位,便是最大的成功。
01
你真的理解教育的本质吗?
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
卢梭说:“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一个人的教育,离不开两个人的影响,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父母的言传身教。
教育好学生,是老师的人格魅力;教育好孩子,是父母一生最大的成功。
老师和家长的作用如此重要,而现实中,家长越位、老师让位现象普遍存在。家长和老师之间经常产生冲突或者矛盾。
02
家长不越位,才能为之计深远
“养不教父之过”,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是第一责任人,家庭责无旁贷。
父母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为人父母,最忌讳的是溺爱孩子,肆意越位:该管的地方不管,不该管的地方瞎管。
清华大学社科院院长彭凯平说:“真正的教养不是在温室里栽培植物,而是帮孩子建立完整的人格,同时教会他们独自面对世界。”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该走的路,让孩子自己经历;该吃的苦,让孩子自己承受。而有的父母,奉行成绩至上,替孩子包办一切,替他处理所有与学习无关的事,好让他专心学习。
特别是在家校共育中,有的质疑老师的授课内容、教学进度、教学难度,甚至包括连语数外老师怎么搭配,也有家长来“指导”学校。
作为家长,要认识和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信任教师和学校,不做不利于正常教学开展的事情。
家长有权参与学校办学的管理和监督工作,但不能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混为一谈。
家长做到对老师、对孩子的不越位,孩子才能在未来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03
老师不让位,严师方可出高徒
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青春期的孩子难免叛逆,难免不听话,难以管教,为人父母不可坐视不管,为人师表不可盲目让位。
允许老师对学生适当的惩罚,是树立威仪,也是扶正歪苗。
而现实中,那些一开始非常严厉的老师,也在一次又一次的告状与麻烦中,变成后来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育人工具。
三尺讲台,一柄戒尺。
教育史上,戒尺一直都是握在老师的手中,而现在不仅戒尺消失了,甚至老师管教学生的权利也在逐渐消失。
陷入了想管却不能管不敢管的死胡同。
究其原因,家长的溺爱,疼爱有很大原因,一言不合就到学校闹事,老师反倒成了弱势群体。
有的孩子,仗着家长的袒护,甚至和老师对着干,根本不把老师放在眼里。
家长却不知道:当老师放弃了孩子,不再管教孩子,一时吃亏的是老师,一辈子吃亏的是孩子。
所以,请让老师归位,请让老师敢于管教学生。
教育路上,离不开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家长不越位、老师不让位,孩子才能成功、成才。
愿每个孩子都能遇见一位手持戒尺、眼中有光的老师。
学顺网--让学习更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