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记住了以教代学,输出倒逼输入,其他都忘记了。
昨天又一次读了《费曼学习法》,今天一早,想着,我不如用书里提到的第一次复述的方式,面对自己来复述一次,看我还记得多少呢?
费曼学习法,书上写了有五个步骤的:目标-理解-输出-回馈-简化。(刚开始写时还是记错了一个,写完回去翻了书)
不知道是翻译的缘故,还是这五步的说法不够口语话,我做了笔记,重点记忆了,但还是记不住原话。
倒是记住了:学习-“教”别人-反馈-优化
1 学习。
包括读本书,上个课,看个电影都可以,就是有一个内容。
2 “教”别人。
书上写的是“输入”,更严谨,但“教”比较好记。
不一定是很严肃的老师讲课的那种教,可以是分享讲给别人听,也可以是自己写篇文章,也可以是自己录个小视频等等。当然,如果教的场合越正式,学习这个内容会越认真,收获更多,也有缺点,就是难度比较大,难实施;自己写篇文章或者讲给朋友听,可以降低难度,立刻马上进行。
不同的教的场合、对象,各有优劣,选自己合适的就好。
3 反馈。
这个反馈可以是“教”的对象反馈的精彩的或者好懂的不好懂的等等,也可以是自己在“教”的过程中,发现哪些内容自己可以讲清楚,哪些不太记得了,哪些需要拓展一下等等。
4 优化。
根据得到的反馈,再次针对重点学习(重读一遍书,或者看一下笔记,查资料等等),查漏补缺。基本上这些内容会记忆深刻了,会由短时记忆变成了长时记忆。 (我在台历上标记了,30天后,3月9日,再来写一写,看还能记得多少)
书上有清晰的步骤,对每一步也做了详细的拆解,讲到了为什么这么做的原理,内容还是挺多的。不过我觉得如果记住了“以教代学-以输出倒逼输入”,已是掌握了这本书80%的精华了。其他的,在实践中,会遇到一些小的问题,基本上自己可以解决,如果可以回来再查查书,能快一些。
这种以终为始的学习方式,确实效率会非常高。我自己也深有体会。
学习生涯课的时候,有的课,就是觉得挺好的,反复听了,做了笔记,也还是不知道记住了没有。
后来,需要去社区做个分享,我精心地挑选了一节课的内容做为主题,想了想自己想分享什么后,又回去重新听,边听边想,听我分享的人没上过生涯专业课,老师这样讲,太专业了就像硬骨头啃不动,我面对她们的时候,要怎么降低难度。哪些纯干货的知识点,可以不讲;哪些必须要讲,但是要降低一下难度;哪些可以互动帮助大家理解 。这样带着问题听了一一遍,比以前听几遍都强。
再接着分享了那个内容后,根据现场大家的表情和反馈,自己又做了复盘,发现了哪些要调整的地方,怎么优化一下,又重新回去听了专业课,又查找了一些相关的资料。第二次在别的地方分享的时候,果然效果又好了一些。真的内化成我自己的一部分了。
写到这里,我得回去把书再快速浏览一遍了。
附录:
费曼学习法五个步骤:
第一步:目标-确立学习对象-产生专注力
第二步:理解-理解要学习的知识-系统化存优去劣
第三步:输出-向别人输出学到的知识-以教代学
第四步:反馈-回顾和反思学到的知识-深度分析
第五步:简化-通过简化吸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内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