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说话吗?
说话谁不会啊,只要没有生理或者心理上的障碍,几个月大的婴儿都会咿咿呀呀的喊几句“粑粑”“麻麻”了。
可是,你真的“会”说话吗?
前几天的培训,结尾的时候顾问老师组织我们玩了一个游戏,简单点说,就是每个组先选派一名组长,三分钟的时间内,组长们单独的出去了解游戏的规则,回来之后传达给组员们,然后组员根据规则,完成游戏项目,游戏共三轮,以最终总分定胜负。
过程和规则都不详述了。只是观察员老师在我们小组最后的总结时提到了几句话,让我思考了很长时间。老师说,在我们小组集体理解有偏差的时候,其实是有好几次,有人是说出了正确的思路的,但是因为他们的声音太小,我们其他人完全没有听到而忽视了。老师跟我们重复了三遍:很多闪光点并不是嗓门最大的人才会发现,我们,有没有学会倾听每一个人、尤其是团队成员的声音?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类需求原理中提到,每个人在满足了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之后,就需要满足归属感和存在感——这部分属于社交和尊重的需求。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只有满足了别人的存在感,别人才会承认你的价值。
在我们的游戏环节,每个人都急切的想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被看到听到了,就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感,愈发的自信敢于表达,为了被更多的人听到,嗓门也因此越来越大。没有被听到,自己心下低落,也更加的丧失了自信,声音越来越低。而且最关键的是,每个人都急着去说了,谁来负责听呢?
倾听,才是与人说话的前提,才是沟通的基础!
也许你会说,倾听还不简单吗?就是听人说话,对方说着,我听着就是了。
真的有这么简单吗?
仔细想一下,有多少次,当有人在跟你倾诉的时候,你是一边在听,一边心里面想着待会要怎么搭话回应,自己有哪个类似的例子要怎么跟他形容,让他听听你的遭遇;或者是怎样证明他的不正确、思想的片面。再有甚者,想想别人吵架时候的场景,彼此都在说的时候,有多少字词句是进入了对方的耳朵里面的呢?
这些,都不是倾听。
倾听,是要凝视对方的眼睛,接纳对方的情绪,不要走神,适时的重复、或者用自己的语言,把对方的意思意译出来,然后才是给出自己的意见或者方案。倾听其实是满足对方存在感,放低自己,突显他人,如此能获得他人的深度认可。人与人之间经营的基础是互惠,只有对方从你这里得到了存在感的认可,他才会相应的给你足够的存在感。
雾满拦江老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当你一切以对方为中心的时候,往往你就可以随心所欲、无往而不利了。倾听,恰恰就是以对方为中心最基础、最简单的方式。
不会听,又要怎么说?
现在,请让我们再来好好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你“会”说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