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说:“我不是一个城市画家。我不是属于这儿的。我是一个农民画家。我要回到我的田野里去。我要寻找一个太阳,它热得把我体内的一切,除画画的欲望之外,统统烧光。”
愿你像梵高一样,找寻到心中的太阳,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
梵高1853年出生在荷兰,家境还不错,他从10岁开始就画画。在梵高生活的社会主流画作是线条整齐、画面细腻逼真、主要表现贵族生活的作品。而他喜欢画人,比如缩在阶梯上熟睡的老妇人、穿着棉袄拄着拐杖的老大爷等这些特别朴素的生活人物。因此与大众的风格背道而驰,自然他的画也就不受欢迎。
家里人认为梵高不适合当画家,于是让他去卖画。一段时间后就丢了工作,因为他并不喜欢那些主流的宫廷贵族画作,还得罪了客人。后来通过家里关系给他换了一份牧师的工作,跟现在的公务员差不多,收入稳定,工作不忙不累。可是上司不喜欢他还认为他挪用资源,他最后也被迫离开了这份工作。
1886年冬天,梵高刚刚辞去牧师的工作来到巴黎,在这里遇到了他人生中为数不多的好朋友高更。梵高著名的向日葵画,一开始不是用向日葵来表达内心狂热的情感,而是用来送给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高更。1888年,梵高邀请高更到他所在的阿尔勒一起生活,一起画画。向日葵画,就是梵高为了迎接高更的到来,而准备的礼物。
达芬奇和米开朗琪罗,他们就是因为一场世纪之战而创作出两幅非常经典的战争画作。我国的李白和杜甫,杜甫因为仰慕李白的才华,为李白创作了超过十首的诗歌。高更和梵高的故事和他们很相像。
两人一起讨论着如何调色用色、讨论关于构图关于绘画的方方面面……他们的生活越来越紧密,甚至还同进同出。可是这样的时间只持续了一个多月。慢慢的,两人发现彼此的创作心态有着巨大的差异。
他们很喜欢去咖啡馆喝咖啡,都同样画过咖啡馆。梵高有一副名叫《夜间咖啡馆》,从街道上取景,画面上是狭长的街道,街道上的一边有一间明黄色的咖啡馆,里面有人在喝咖啡,另一边是一排绿色的树。这样蓝色的夜空中,有黄色和绿色的映衬,给人明亮温暖的感觉。
相比之下,高更的画与梵高完全不同,他画的不是咖啡馆本身,而是咖啡馆里老板娘的形象。老板娘坐在咖啡馆前面,身后是在喝咖啡和交谈的客人,而老板娘神色凝重,像是在听着客人讲话,又像是在沉思着。整个画面主色调是黑色和暗红色,给人感觉沉稳但是又觉得压抑。
通过这两幅画,一个高亢一个沉静,一个激烈一个苦闷,风格截然不同。
这也就导致了两个人的矛盾和分歧就越来越明显,最后终于在一个圣诞夜前夕,两人就闹掰了。梵高曾经情绪激烈地期待高更的到来,也热烈地想要维护两人的关系,而高更却一直冷静对待,最后还是选择了离开。高更的这一决定,使得梵高情绪变得更加激烈,他选择了自残,把自己的一只耳朵割掉了。
梵高的向日葵并不是梵高的某一个画作,而是一个系列的作品,当时梵高计划画出12幅向日葵,后来完成了11幅。其中一幅叫做《十五朵向日葵》的画最为有名,在西方艺术界中最广为人知,也是最受欢迎的静物画。
那为什么画中的向日葵是15朵呢?
有的人说,是因为基督教故事里有12门徒,加上梵高的弟弟提奥、高更和他自己,这就凑成15了。也有人说这15种不同形态的向日葵,是代表着从花蕾到盛放到凋谢的一生过程。
梵高笔下的黄色,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明亮的色彩营造出一种层次感,你可以看到每一朵向日葵的花瓣都是从花蕊中穿出来的,它们微微卷曲着,整个花朵就像一个个火苗一样,就像每一朵向日葵都是有个性有生命的一样。
梵高和高更的画,都有着各种明亮的黄色、红色、蓝色、黑色等元素交织在一起,这也是两人最初相互吸引的点。两人从彼此相互支持到分道扬镳的过程,最后梵高因为高更的离开而割下耳朵,自从他割掉耳朵之后,精神状况越来越差,后来就住进了精神病院。
梵高的一生只有短短的37年,在他生命最后的十年里,梵高创作了2000多幅作品,有900多幅油画和1100多幅素描。
在梵高看来,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包括艺术本身,唯一不朽的,是艺术所传递出来的对人和世界的理解。
(如果喜欢这方面的文章欢迎留言说说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