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方便同学之间联系和沟通交流,作为以前的班干部又一直从事通信工作的我,曾在四年前的一天,一口气建了3个同学群:初中同学群、高中同学群、大学同学群。
由于毕业时间久远,很多同学多年没有联系过,有的就住在同一个社区,都互不知道和相认。刚建起群,为了让更多的同学加入群里,我一方面鼓励已加群的同学联系其他同学进群,我自己更是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收集同学的通信联系方式,让分布在全国各地各行种业的大多数同学都能加入同学群。几个同学群刚建起那会儿,大家聊得异常热火,每天群里参聊人数爆满,语音和文字、图片、视频齐上阵。有几个同学之前用的是老年机,加了不群,硬是花钱重买智能手机,从头学起,一段时间后从网络小白一跃成为群里最活跃的话痨。
这几个群要算高中同学群最为活跃,因为那时我们学校小,同届只有2个班110多名同学,同学们大多是住校生或镇上的,加之高考前一学期分了文科和理科,我又刚好在2个班当个团支书,建群时征求同学们意见时都说2个班合在一起建一个群最好,所以人数也比较多,聊天更热闹。
建起同学群确实好,不但方便同学们沟通联系,增进了同学情谊,而且同学之间能互通信息,有利于个人工作和事业的发展。哪个同学家里有了喜事,大家就自发结伴前去祝贺,遇到生病住院的,同学们就会自发去看望,哪个同学家里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其他同学也会伸出援助之手,献上爱心。自从建起这3个同学群,我身兼数职,日常工作和生活似乎也更充实、也更繁忙,因为经常还要尽群主之责,根据同学们的建议组织一些线下活动,比如聚会聚餐、看望同学、老师等等,忙得不亦乐乎。由于我的一些同学特别是女同学大多已到退休年龄,他们有的退休了,有的内退在家,他们时间富裕,有的坚持每天到群里报到打卡、守群,早上醒来就送出清晨的问候,晚上最后一批道晚安。白天不停地在群里分享他们自己编造的或看到的各种信息,撰写的诗歌散文,从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到锻炼、养生、生儿育女(带孙子),甚至你家长我家短的家常,无所不及,如果有心的话,把同学们聊天的记录收集整理,可以出版好几本书了。刚开始我也附和着,陪着同学们聊天,转发一些信息,遇到好的信息点赞鼓励,逢年过节总是带头发红包,发祝福的信息,制造气氛,同学们甚是高兴。
但我毕竟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家庭生活,更有自己的爱好和追求,总不能把时间全部耗在同学群里,况且我还有更多的工作群、学习群、专业爱好群。随着同学群里人数的不断增多,我在同学群里露面的次数逐渐减少、频次间隔不断拉长,到后来不是群里成员有什么重要的事情,都不会冒泡。特别是今年自己学习时间管理以后,对自己上网时间进行管控,在国内疫情好转以后,进群聊天发信息几乎没有了,只是每隔一段时间进群看看,是否有违规违法的情况,因为出了这类问题我是知道问题的严重性的,作为群主必须负起责任,作为公职人员还要接受组织的管理。但对群里有同学求赞求关注的、求转发的或其他方面的需求,我基本都悄悄满足他们,但不在群里露面。
由于我经常不在群里,3个同学群里都有群员在群里发声:群主哪里去了?群主怎么啦?有的还特意用挑调的语言,希望将我引出来,更多的是有同学私信我,关心我,向我问寒问暖:是工作忙,移民出国了,身体好不好?家人情况怎样。我也通过私信或电话及时将自己的情况向他们介绍了,也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也有新入群的同学在群里直言,群主是谁?群主在哪?怎么不组织活动,群主不称职要撤职,甚至建议由某某同学来担任群主的都有。对这些我一不出面,二不发声解释,听任他们玩闹。一晃差不多就过了半年,3个同学群里一如既往,闲聊的继续在闲聊,守群的还在守群,群员有增无减。
昨天是国庆和中秋双节的日子,上午我在三个同学群都发出祝各位同学和家人双节快乐的信息,群里也很平静,似乎也没有引起大家的关注,也许大家也忘记了我的不在。但稍后我就收到3个群多位同学发来的私信,祝贺节日快乐的同时,也有同学问:“群主,你回来了!”我也风趣地回复他:“是的,这不是双节放假了嘛,特意赶回来给大家问个好!”
今年为了加强个人的时间管控,我还退出了几十个没有多大实际意义的微信群,把之前用在微信群上的时间用于写作和阅读,用于简书和其他写作平台的学习,半年时间听了30多本书,自己还阅读10多本书,写了8万多字的文章,收获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