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放|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 【12.18】——贪欲起盗心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季康子因为盗贼太多而烦恼,向孔子请教办法。孔子回答说:“假如你自己不贪图财利,即使奖励偷窃,也没有人偷盗。”

【感悟】

钱穆《论语新解》:“若在上者不贪欲,务正道,民生各得其所,纵使赏之行窃,亦将不从。民之化于上,乃从其所好,不从其所令。并各有知耻自好之心,故可与为善。盗与窃亦不同。赏其行窃且不从,何论于为盗。”

本章的意思还是强调领导者的表率作用。季康子是鲁国的正卿,自己的欲望就很多,孔子的回答:“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是对季康子很重的直言敲击。

《战国策》有一篇记录了楚威王和大臣莫敖子华的一段对话。楚威王听了莫敖子华对过去五位楚国名臣光辉事迹的介绍,羡慕不已,慨叹道,“当今人材断层,那里能找得到这样的杰出人物呢”。于是莫敖子华讲了一个“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故事:从前楚灵王喜欢腰身纤细的人,楚国的士大夫们为了细腰,大家都节食减肥,饿得头昏眼花,站都站不起来。为了腰身纤细,即使饿死了也心甘情愿。臣子们总是希望得到君王的青睐的,如果大王真心诚意喜欢贤人,引导大家都争当贤人,楚国不难再岀现像五位前贤一样的能臣。

学习《论语》可以修心养性!会让生命在百转千回中多一份厚重与福气,我已经在“简书”发表了百余篇感悟,如果想系统地看,请在“简书”搜索引擎搜“教育参悟人”。谢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学 而 篇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
    人道酬诚2018阅读 10,754评论 1 16
  • 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在孔子以后,中国历...
    雍南阅读 8,030评论 0 17
  • #楠得一词#2017年第256天 适应 关掉朋友圈已经有两天了,我感觉开始适应了。特别是在我想通过朋友圈宣传什么东...
    楠得书写阅读 3,214评论 0 51
  • 很多时候都是一个人在家吃饭,特别是晚餐,吃吧怕长胖,不吃怕影响健康。纠结一番后,决定做一碗汤面,这样既能少吃,还能...
    一树丁香阅读 5,578评论 30 74
  • 朱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象之一,也是上古四大神曾之一。根据五行学所述,它是一只代表南方的神兽 ,所以,隋唐长安城的...
    江太浪阅读 6,891评论 20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