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它乎?


前两天诌了篇短文:吃了吗?

意在丰衣足食的今天,并未抹去曾经的饥饿记忆,也便不可鄙视时过境迁的:吃了吗?

就有文友友善的提醒,比"吃了吗?"更早的问候语应该是:无它乎?

无它乎?似乎"耳熟″,却不"能详"。

那就问"度娘"吧,果不其然。如果说"吃了吗?"最早见于汉代,而"无它乎?"则发生于风餐露宿、茹毛饮血的人类初年。确实比"吃了吗"更高古,或者中华猿人更"上古"的问候?

"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

《说文解字》曰:它,虫也。从虫而长,象冤(弯)曲垂尾形…蛇,或从虫。

复琢磨:虫+它,不就是"蛇"么。

意思是,在上古时期人们居住在野草丛生之地,常常面临蛇患的威胁。故此,早上起来遇见来人,禁不住互问一句:无它乎?没有被蛇咬吧?

这语气,仿佛即便是当下都还能感受到古人对于蛇的畏惧心理和恐慌表情。那时的生存条件下,蛇类作为常见的野生动物,时常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经验所得,人们相遇了,第一句就是:无它乎?表达对彼此的关心,久而久之,便成了一种下意识的问候语。

別说,蛇的特质一一光溜、滑腻、冷血性,草蛇灰线,无足"奔跑",还有一定攻击性和毒性,又总出没于犄角旮旯,偷偷摸摸,不声不响的形迹,就算是在今时,猛然撞见也难免一念间的惊吓。

当人类终于走出了丛林,走出了洞穴,步入桑枢瓮牖,绳床瓦灶的新生活,蛇对人类的威胁渐渐中退为次要。伴随而来的是人类的社会化,人口繁衍,阶级矛盾等新问题的出现,温饱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于是,饥饿威胁"上位",替代了蛇的危害。于是乎"吃了吗?"也便替代了"无它乎?"

噫!几千年,或者一万年,居然还能沉浸式的隔空对话。虽语境、风格相左,汉字演变和文化内涵发生了改变,却仍能感知、感受那时那境的况味?不能说不是语言的奇迹。

无它乎?想来我们的老祖先也是单纯、幽默得憨态又可掬。怪只怪,背后有一个成语:担惊受怕。


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学"角度,似也能解释"无它乎?"问候的意义:当人的生理需求(衣、食、住)基本解决之后,则是安全需求(人身安全,健康保护),无它乎?即是安全需求了。再往上则是社交、尊严、自我。

有道是:人在饥饿的时候,只有一个烦恼,可一旦吃饱,就会有无数个烦恼。

是否可以诠释当今社会高度文明之下的,人性之困惑?

自私、贪婪、嫉妒、偏执、内卷、焦虑…

无它乎?无"它们"乎?一条"蛇"被制伏,一百条"蛇"被复活。

无它乎?如果"穿越",恰遇"上古"有问,今天的人类该怎样回答昵?

唉,还是拿一行诗句来敷衍了吧一一

活着,是与群狼的搏斗,是滋生在肉体里的哲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过年好。是过新年时人们最常见和最常用的问候语。简简单单的三个字,道出了人们对节日来临的喜悦。 要过年,就有拜年,拎...
    红糖粥阅读 200评论 2 11
  • 试论路遥小说中的饥饿描写(上) 摘要:一代大家路遥青年时期备受饥饿折磨与摧残,但用生命书写着陕北大地十年的盛衰,字...
    侯玲玉阅读 996评论 0 3
  • 别来无恙,一个颇为常见的汉语成语。 该成语常用于离别后通信或重逢时的问候语,意为自从离别之后,并无不好的事情发生。...
    大月亮小月亮阅读 909评论 0 1
  • 内容提要 本书选编作者70年代以来创作的诗歌、散文诗183 篇。这些作品大多在国内期 刊或报纸上发表过,有些作品获...
    书画联盟阅读 1,069评论 0 3
  • 1菩提 菩提海中菩提树, 菩提根求菩提悟. 世人皆为菩提果, 六道轮回菩提渡. 一道灰,将天划开. 半为阴来半化阳...
    朕_爱欣爵罗阅读 660评论 2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