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写篇文章,是想给大家提供第一个思维模型,认知三部曲
认知三部曲:
第一:认知自己
第二:认知别人
第三:认知万物
如何认识自己和别人-沟通视窗
樊登说,每个人都生活一所窗子,里面有四个维度,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来自于这四个维度(公开象限 隐私象限 盲点象限 潜能象限)
有些事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
这叫公开象限
好处:有影响力,别人都相信你
坏处:没有隐私
代表:明星 公众人物
有些事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这叫做隐私象限 隐私象限是否能公开
什么是隐私象限
隐私象限分为三层(忘了说 不好意思说 不愿意说)
最底层一面(DDS)
不愿意说的
DDS(又深又黑的秘密)-焦虑症的典型
这类人容易把什么事情都闷在心里,谁也不倾述,什么都在只有意识里生根,最后就容易产生焦虑症,后面会详细建议你如何处理。
第二层(不好意思说)
代表型 暗恋
这种很容易使人产生隔阂,双方都觉得别扭,其实暗恋是可以公开的,看你怎么理解
最重要的是第一层(忘了说)
解释为:你以为别人知道,但是其实别人不知道
举例说明:孩子到了青春期以后
妈妈常会变得很唠叨,你看你 你完了 你怎么办
别人家孩子都上清华了,你只能.....没出息
妈妈这样使劲唠叨孩子,会不会影响孩子对妈妈爱呢?
你有没有见过孩子离家出走的,我走了,不呆了
你有没有听过朋友说我妈可能喜欢隔壁家小孩,有没有这种想法
那么为什么妈妈这么肆无忌惮唠叨,明明对孩子构成了很多伤害
但是妈妈一点感觉都没有
其实这是知识诅咒
上面例子里,妈妈想法是,你是我亲生的,所以我再怎么说你不对,再怎么说你不好,我都认为你是最好的,你拿隔壁小孩和我换我是不会换的,你放心好了宝贝
所以当母亲脑海里有这个牢固的前提时,她会觉得所有的唠叨,所有的职责都是很自然地,生活不就是这样吗,这有什么不对呢
但是,孩子的脑海中并没有建立这个牢固的前提,孩子从小到大就说我妈讨厌我,我妈整天指责我,我妈说我什么都不行,所以会给孩子造成大量伤害,尤其是女孩
所以有这样一句话,一个女人这辈子最大的敌人不是她的婆婆
而是她的妈妈,因为当你知道这件事以后,你的价值观已经形成了,让你特别自卑,特别喜欢挑自己的毛病,所以女人再成功都会认为自己亏欠别人,女人就不能出差,一出差就想孩子,然后就在家里呆着又觉得对不起自己的老公,又觉得对不起家庭
然后永远觉得自己心里不平衡,原因就是因为父母那些年说过的话!(知识诅咒,来自于忘了说的部分)
再举个例子:
你觉得你的员工很不错,这个员工突然会离职,为什么
因为他从来没有觉得他很不错,你在他面前永远都是指责
,永远都是说问题,从来好的都是跟别人说,我们很多人会
跟别人说自己员工很好,但是在员工当面时候永远都是问题
(知识诅咒,你忘了说,你以为大家都应该知道!)
其实知识的诅咒也是营销当中最重要的概念,所有的营销唯一的目的是打破知识的诅咒)
经典案例:早年,在美国有一款卖的很好的一款啤酒叫舒利兹
有一次他找营销大师霍普金斯说自己的产品感觉没什么卖点怎么办?
霍普金斯说:是个产品就有卖点怎么会没卖点,这样吧,你说一下你生产的流程,我了解下:
然后他就把这个啤酒怎么发酵怎么酿造,怎么灌装,怎么运输全都讲了一遍,讲完以后,霍普金斯就说找着卖点了。什么卖点,啤酒在灌装时要用高温的纯氧吹那个瓶子,吹完以后再把啤酒灌进去,盖上盖 这样啤酒不容易变质,而且口感很好!
卖点在哪?
标题:每一瓶舒利兹啤酒在灌装之前都要经过高温纯氧的吹制,才能保证口感的清冽
啤酒商不相信,他说这是啤酒的标准工艺
所有的啤酒都要这样吹一下,他不吹就坏了!开玩笑!
霍普金斯很生气,我出钱你回去打广告,要是挣钱,你把钱还我,要没挣钱,这钱算我送的,广告商一听,还有这好事,就答应了
用户的好奇就买了一瓶,喝了一口之后对朋友说(你还别说这口感还真不一样,相信吗,农夫山泉 有点甜 谁又喝出过甜味呢,但是消费者就是这样被引导的 消费者就会在消费时产生这种倾向,然后啤酒得到大卖!)
为什么卖啤酒的会觉得自己啤酒没有卖点,因为他对这事太熟悉了
一个人对一件事太熟悉,就容易陷入知识的诅咒,就觉得这东西
实在没什么好说的,所以他根本找不到卖点,这就是营销和产品
我们在做营销和产品上也会常陷入这种情况,我们想表达东西
表达不出来,然后我们觉得这一切没什么好说的,但是消费者有时候关注的,就是这样很奇怪的东西,而且你不能问他,你问他也说不出来,你必须得做深入的客户洞察,你的去了解消费者,然后才能找到一个能够打破知识诅咒的东西(推荐书籍让创意更有粘性,有六个方法帮助你打破知识的诅咒)
写的很匆忙,没有图片没有整理,也没有解释,这周推翻了无数次,终于想到了让别人能理解,也让自己能理解,这样才能不断的打磨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