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市方言说地名(10) 前洪
前洪自然村位于练市西郊,属原荃仁乡(公社),离练市老镇约2、3里路,是练市到善琏的古道上的一个大村坊。村东百米多有条大河,叫前洪塘,河上有座石梁桥,叫前洪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嵌在桥梁中间的几块石板脱落,成了危桥,被拆除改为钢梁桥。后来修通了公路,在下游不远处造了公路桥。
老底子从练市镇往西走,过了乌家桥(万寿桥),踏上往北的塘塍就算出了镇。在几十米长的塘塍上,像镇上的街道一样上铺着石板。过了这一段塘塍拐向西,便开始走上乡村古道。
从塘塍开始,到前洪自然村,这练善古道上不间断的都铺着石板,免得人们下雨天走烂泥路。只是大都是的直铺的窄石板,只可供一个人走,有几个长段铺的是乱石板。后来因为造机埠,许多石板被撬走了,好多地段没有了石板,留下的一些也是乱石板,只能跳脚走了,雨天路上泥泞不堪。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古道上浇了水泥,成了机耕路,再到后来通了公路,古道便废弃了。
古道到前洪村,便分叉为三个方向。一是仍旧往西,便是通往荃仁乡中西部的几个行政村(大队),原来叫仁北片、荃南片;二是往南过六里桥,是通往荃仁乡南部的几个行政村(大队),原来叫里仁片;三是往北穿过本行政村(大队)后,在高王庙和练市到双林的古道连接起来,可通往荃仁乡北部的几个行政村(大队),原来叫荃步片。所以可以说前洪是练善古道上的一个交通枢纽。
前,现在练市方言近读音似jian(健,白读,下同)或近似 xian(旋,白读,下同),双音并存。
但地名前洪的“前”,练市方言不读健或旋,而是读作“祥(白读,下同)”,祥洪。
这个“祥”字的方言白读也是有两个音,一个读音近似 jiang(强 白读),一个读音近似 xiang(音近“向”,阳平)。方言与“祥”同音的墙、蔷、穑、翔、详、象、像、橡、降等字,也是 强、向双音并存。
“前”字古文作“歬”,《说文》:歬,昨先切。《唐韵》:昨先切。《集韵》、《韵会》、《正韵》:才先切,音钱。所以,前洪的“前”字,练市方言读作“祥”,与汉语古音的关系不大。
一般来说,地名更多地保留了古代读音。那么,现在前洪的“前”字的练市方言读音“祥”,就是古代练市方言的读音吗?这个不好说,孤证不立,现在普通话读 qian的字,和练市方言读健或旋的字,似乎没有同例。
我们在市场上常常会看到听到一个字,“强”字前面加个口字旁,“𠼢”。比如在某些商店门口挂着海报“大减价三天,𠼢!!!”,还有听到的有“𠼢”的口语。比如站在门口摊板外的店员扯嗓子吆喝声:“(小鲫鱼)𠼢𠸤,三角洋钿一䈆”。
𠼢,《康熙字典》:“【龍龕】其養切”。龍龕,指辽代字书《龙龛手镜》,僧人行均撰,主要是为研读佛经而编纂,其收字来源也主要是佛经写本和各种佛经音义材料。《康熙字典》以前,只有《龙龛手镜》收录有𠼢字,而且也只记其声未释其义,其实就是个象声词,没有字义。后来在吴方言区借用𠼢字来表示便宜、低廉的意思。
其实表示便宜、低廉的意思的汉字是“贱”字。与“前”字的练市方言读音一样,“贱”字方言读似jian(健)或近似 xian(旋),双音并存。“贱”的含义用𠼢字音来表达,或许也就说明了贱字在古代的方言就读作𠼢。后来字音慢慢变了,而口语音没有变,再后来字、音分离,人们不知道𠼢音就是贱字了。
有“贱”字古代方言音“𠼢”的旁证,前洪的“前”字方言读音为“强”是古代练市方言的遗存,就不是孤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