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热剧《以家人之名》终于完结了,里面每一个人都有了自己归属,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主角,而是里面的配角齐明月。
在后面的一部分齐明月跟她的妈妈发生争执之后,情急之下说出了自己当年高考的真相,齐明月为了不去妈妈想让她去的政法大学,为了圆自己的记者梦,故意少填了一张答题卡。在齐明月看来,这样分数不够,妈妈就不用强迫她去自己不喜欢的政法大学了。
此话一出不仅仅是齐明月的妈妈,就连屏幕外的我都感觉到了震惊,高考啊!号称人生重要拐点的重大考试!齐明月这得有多大的勇气才敢少填一张答题卡呀?
就连齐明月一向冷静的的爸爸,都脱口而出
你怎么敢这么做?
当时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只觉得满满的心酸,这得积攒了多少勇气才让一个乖乖女做出这样的事?!
后来在看完大结局之后不久我刚好读了一本书,名字叫《整体养育》。这本书是美国儿童发展协会会员陈忻博士的作品,里面依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两大养育方向,12大养育主题,帮助父母更好地解决养育孩子路上遇到的难题。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很自然的就想起了影视剧当中的齐明月,读着读着眼泪都快流出来了,忍者眼泪读完的那一瞬间,我忽然就理解了齐明月为什么敢在如此重要的高考当中少填一张答题卡。
不同的养育方式造就了不同的孩子。
美国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曾经提出一个非常经典的养育方式类型理论。这4种类型分别是专制型,权威型,放纵性,冷漠型或忽视型。
在现实生活当中,每一个孩子的养育方式,其实都不是单纯的某一种养育类型,往往是多种养育类型的结合。
比如一家人之命当中的齐明月,她的妈妈就是典型的专制型父母,齐明月的爸爸是典型的冷漠型或忽视型父母。
从小到大齐明月不管是从学习还是到衣服穿什么,几乎都是齐明月的妈妈金阿姨一口决定。
这还不止,哪怕齐明月已经长大了工作了,在他的妈妈面前仍然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小孩,什么事情都是父母说了算,都是她的妈妈来做决定,齐明月从来没有任何反驳的机会!
可即使如此,齐明月的妈妈仍然不满意。甚至还责怪其齐明月说她没有什么主见。
当时这个镜头我就觉得很痛心,明明父母什么都要自己做决定,明明是父母自己专治独裁,怎么就变成人家孩子没主见了呢?人家说的你听进去过了吗?
再看齐明月的爸爸,从小到大齐明月的妈妈说什么,爸爸从来只是表面帮腔,事后安抚齐明月。齐明月也知道,她的爸爸根本不会为了自己去跟妈妈反抗。是,看上去齐明月的爸爸对齐明月很放心,很纵容,但其实是忽视和冷漠。
在这样专制的母亲和忽视的父亲面前,养成了齐明月这样缺爱又不善于与人沟通的性格。虽然有自己想要追求的东西,但是却不敢明目张胆的做出来,只能偷偷的背着父母做,才有了为了不去政法大学故意少填答题卡的阳奉阴违的叛逆。
在这个家庭关系当中,齐明月更像是妈妈的一个仆人,附属品,妈妈让孩子干什么孩子就要干什么,爸爸则是一个若有若无的存在。
看到这有人就奇怪了,那什么样的养育方式对孩子发展最好呢?
关于这一点,虽然有研究表明权威性的养育对孩子的发展有利,但现实生活中则要复杂得多,因为很多家庭不是单一的养育模式,一如齐明月的成长过程。
从本质上看,没有做到有效养育是因为父母并不是有效的父母。
做个有效的父母
如何做个有效的父母?陈博士在《整体养育》当中提到了做有效父母的三个要素。
第一、找到相处平衡点
这个平衡点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却真实的存在于每一个家庭当中。
在《以家人之名》当中齐明月和她父母之间显然失衡。父母要么完全替代孩子做选择,要么撒手不管,齐明月就生活在这两种极端当中。
在每个家庭当中,父母跟孩子相处的互动的平衡点都是不一样的,而随着孩子的成长发展,这个平衡点也在不断的变化。
那如何找到这一个平衡点呢?陈博士提到这个平衡点是在父母跟孩子互动的过程当中仔细观察得出来的。
在我看来,父母与孩子仔细观察互动的过程,其实重要的一点就是判断对方是否愿意接受自己的观点,对自己的观点是否真诚认同。如果对方认同自己的观点,在对方的表情或者是话语当中,其实很容易判断出来。
比如齐明月的妈妈想要齐明月考公务员,齐明月如果赞同你的做法,那么可能会直接就同意,但如果有别的想法,孩子可能会告诉你,当公务员有哪一些好处不好的地方。甚至试图让你打消原本考公务员的念头。
第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
有效的父母在和孩子沟通交流方面也应该是有效的。
很多家长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扰,就是总是觉得孩子不能理解自己要表达的意思。每一次交流困难重重。有时候父母还会把这一些沟通困难的原因归结于父母之孩子之间存在代沟,但实际上是这样吗?
还是以金阿姨给齐明月买衣服为例,在这个过程当中金阿姨似乎是在征求秦明月的意见,他们俩似乎一直在努力的沟通,但其实这个沟通并不是有影响的沟通。齐明月刚拿起白色的衣服,金阿姨就发表反对意见,齐明月看了黑色的衣服,金阿姨又说死气沉沉的不适合她。最后还是金阿姨自己挑了一件粉色的衣服。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从齐明月的表情就可以看出,齐明月其实并不是很喜欢粉红色的衣服,她只是不想跟妈妈争辩,因为她知道说了也没用。
在这个过程当中,齐明月和他的妈妈的沟通其实就不是有效沟通,只是金阿姨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在齐明月的身上。而有效的沟通是对方明白你说的话,心服口服地愿意听,而不是心口不一的执行指令。在沟通的过程当中,尽量的避免情绪化。
第三、采取温和、支持的养育方式。
如果孩子在某一阶段比如上学时成绩没有达到理想的分数,父母就会责备孩子。比如齐明月,明明已经考了第三名,却还要被自己的妈妈骂。
其实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场景,如果孩子稍有忤逆父母或者有不同的意见,反对父母的意见的时候,父母就会对孩子指责训斥,甚至会动手打孩子。而有研究表明,这一比例还不小。
《当怒火伤害你的孩子》里面也提到一项研究:
“家庭中累积的愤怒对孩子青春期的几乎每个重要时期都有影响。愤怒会投下长长的阴影,不仅有即时的杀伤力,而且会损伤孩子的情商和社会性。”
因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父母多持支持,肯定的态度,不要总是向着暴力解决。也许一时的暴力可以让孩子屈服于当下,但是从长远来看,暴力否定,对于孩子不良的影响更大。
我特别喜欢一句话:
孩子不是父母的镜子,更不是下一代的模板。
但是父母对孩子做的每一个举动,对孩子说的每一句话,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
而孩子最希望的或许只是不触碰父母底线下的自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