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燕敏老师领读的时间,特别喜欢燕敏老师娓娓道来的叙述。她的亲身经历总能结合书上的内容,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她的声音特别甜美,书法写得特别好,虽然一直通过各种学习讨论群接触到她,但温婉、知性的印象让我对她非常着迷,我也开始提起了毛笔,重拾儿时的兴趣。
好了,言归正传。
主题:内疚~情感体系的毒药'
燕敏老师用她童年的经历为我们引出了埃里克森的理论。埃里克森的八大阶段理论中说到其中第三阶段也就是3-5岁。是主动与内疚的冲突。
在这个阶段,儿童在生理上达到了第一个成熟期。他们开始检验了各种各样的限制,去试探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被允许的。当孩子处于这阶段,好奇心和主动性探索活动能够得到成人的鼓励,就会有愉悦感,主动性也会得到进一步发展,会以一种健康的独创性意识离开这个阶段反之会让孩子缺乏自信心离开这个阶段。以后,每当他们考虑种种自主性的行为时,总易于产生内疚感。所以,他们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狭隘的圈子里。
治疗尚未解决的内疚,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修复我们和受害者的关系来消除内疚感的源头。----通过道歉。
但如何道歉呢?
(1)对发生的事情表示遗憾
(2)明确声明对不起
(3)请求原谅——所有这一切都必须以真诚的态度传递。
仅有以上这些,道歉是否就奏效呢?
还需要------共情。
共情是—种能够体验到别人情感与心情的能力。不仅仅是感情方面的同步,更不仅仅是意识层面的理解,而是包含着彼此的身心共振与和谐。
我们一般很难原谅那些伤害我们、激怒我们或者让我们失望的人——除非我们相信他们真的“明白”我们的感受。
我们需要换位思考,充分了解我们的行为引起的后果、它们是如何影响对方的,以及对方的感受。
燕敏老师的领读层层深入。
如何真诚地肯定对方的感受,包括5个步骤。最重要的因素是准确。我们对别人感受的理解表达得越准确,关系毒药解除得越彻底。
1. 让对方完成他或她对事件经过的叙述,以便你掌握全部事实。
2. 从对方的角度表述你对所发生的事件的理解。
3.告诉对方你对事件结果给他或她造成的影响的理解。
4. 告诉对方你对他或她感受的理解。
5. 绕对方的情绪状态,表达你的同情和自责。
燕敏老师让我们再思考:当不能向我们的受害者道歉也得不到他的宽恕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疚感的形成是因为在我们的心里住着“严厉的超我”。超我它成了内在的父母,每时每刻,都在监督和审查我们做的一些事。
划重点:
当我们无法得到别人宽恕时,缓解我们的痛苦的唯一方式就是原谅自己。
自我原谅就是是一个解决内心的冲突和压抑的过程。
学习了前两个治疗内疚的方法---道歉、原谅自己,治疗内疚的最后一个方法,就是重新投入生活。
每个人都渴望成为自己,成为最好的自己,成为成功的自己。带着这份动力和祝福去超越“愧疚”,成为“我自己”。
燕敏老师老师分享了书中没有的内容---健康的内疚。
健康的内疚,像是“心灵报警器”,它提示我们,有心或无意,伤害了别人。它会提醒我们不再重蹈覆辙。拥有内疚,说明我们具有一定的自我反省能力,内疚情绪若管理得好,会帮助我们不断完善自己的言行,更好地经营各种社会关系,从而收获较高的幸福感。
在无边无际的生命系统中我们作为一个生存者,不断去达成丰盛生命的目标,是对这个系统最大的爱。---燕敏
感谢燕敏老师的领读,也把我们带上了一个新维度去思考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