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似乎跟“30秒”有不解之缘,我不断地在书上看到相关内容:大名鼎鼎的30秒电梯演讲;《向上汇报》中“用30秒说明重点”;还有演讲中常见的,30秒吸引观众注意力。
起初我也纳闷,30秒到底有多神奇呢?怎么都在说这个?然而真正观察和实践后才发觉,黄金30秒,真的神奇得不得了啊!
1.赢在“开口”
上周去培训,其中一课的主题是“沟通”,老师一开口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他首先问了大家一个问题:在座的各位,有多少人是有孩子的呢?
有50%的人举起了手。
紧接着老师又问道:如果你们的孩子不好好吃饭,你们会怎么办呢?
大家立刻七嘴八舌地回答起来。
老师开始“诉苦”了,说自己的女儿才4岁,一直不好好吃饭,用尽了各种办法,都收效甚微。
打吧,轻了不管用,重了又狠不下心;骂吧,小姑娘泪眼婆娑的,当爹的根本招架不住;饿吧,一顿不吃,人家真跟没事儿人似的。
老师愁眉苦脸地说着女儿如何油盐不进,大家听着却总忍不住笑出声。仿佛是一群无奈的家长,在交流孩子们那些令人哭笑不得的故事。
正是在这样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老师看似不经意地,用幽默生动的语言,举出一个个例子,吸引着大家的注意力,明明是在讲故事,却句句不离“沟通”这一主题。
幽默的人,一开口就赢了。
每次外出培训,课程安排都很紧,连晚上都要加班、讨论。有时老师在台上一页页翻着PPT,看着那大段大段的文字,和各类数据表格,寂静的教室里,许多人不由自主地就开始打盹儿了。
可有的老师不一样。全程都面向学员,背对大屏幕,每页PPT只有一行字,却全程滔滔不绝,妙语连珠,跟说相声似的。大家乐还来不及呢,哪可能开小差!
幽默像一支润滑剂,能快速化解陌生人之间的尴尬;也像一支粘合剂,能瞬间吸引人的注意力。
2.赢在“套路”
还是那位老师,通过运用正确的沟通方法,解决了女儿吃饭难的问题后,又开始给大家“吐槽”自家媳妇了。
原来呀,他跟太太是两种完全不同性格的人。
他有强迫症,衣柜里永远整整齐齐,按季节、颜色、风格等等,分门别类地摆好。
但是,“我太太的衣柜,所有衣服都是随便扔在里面的。拿衣服的时候,只敢打开半扇门,另一只手还要在外面扶着,免得一开门,里面的衣服会一下子全掉出来……如果是推拉门,那可惨了,每次一开柜门,一堆衣服都会掉在地上,她把要穿的挑出来,其他的再扔回去……”
学员们哄堂大笑,满满的画面感啊!而关于性格不同的两个人,如何相处、沟通、化解矛盾,也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我只想说,您这样黑自己老婆,回去真的不用跪搓衣板吗?
当然,正是通过这些充满画面感的、引发了极大共鸣的故事,老师才能始终将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顺利地完成培训。
3.赢在“提纲”
电梯演讲也好,向上汇报也好,之所以能充分利用好“黄金30秒”,就是因为,讲话者事先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形成了清晰的大纲。
至于如何列大纲,又要请出大名鼎鼎的“5W1H”——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为什么?怎么做?
月初,我参加了省公司的微课设计大赛。决赛前,选手们被要求准备一段话,内容包括自我介绍、设计思路等。主办方一再强调,这段话非常重要,直接影响最终成绩,让大家务必认真准备。
大部分选手都在打官腔,简单讲了一下自己为什么要设计这门课,评委都是高层领导,早就听腻了“感谢单位给我站在这里的机会”之类的场面话。
获得一等奖的同事,却画风清奇。彩排时,只有他是先讲了一个故事,“5W1H”要素齐全,才开始播放作品的。
我受他启发,彩排后将初稿子全部推翻,决赛时重新换了另一段话。
去年,XX分公司成立了XX团队后,很多人都会问我,“你们团队是干什么的?平时很轻松吧?”基层同事也常常有这样的困惑(……)。那么,XX团队到底是做什么的?真的很轻松吗?工作中的困惑该如何解决呢?下面,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我的微课中找答案吧!
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为什么?怎么做?这些问题,全部都在我的微课作品中进行了解答和分析。
虽然我的作品并不完美,表现形式也不如许多同事生动,但最终还是获得了二等奖,我本人和其他同事都认为,是得益于这段话。
“5W1H法”的应用范围非常广,仔细回忆或观察就能发现,想要描述一件事,只要将这两个要素都说清楚,就不用担心会遗漏什么重要信息。
为什么大家对你说的内容不感兴趣?为什么你的讲话总是丢三落四毫无重点?为什么你总有“沟通障碍”?
想一想,神奇的“黄金30秒”,你get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