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翰《立秋》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以鸦啼、凉风、梧叶月影,勾勒出立秋夜的微凉静谧,捕捉初秋的无声降临。
刘言史《立秋》
“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收夏色”“动秋声”四字,凝练呈现夏秋交替时云色与木叶的微妙变化。
元稹《咏廿四气诗·立秋七月节》
“不期朱夏尽,凉吹暗迎秋……一叶惊心绪,如何得不愁。”
借鹊桥、白露、落叶等意象,暗喻秋日悄至引发的时序之思。
️
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雨后秋山、月照清泉的画卷,传递超逸尘俗的禅意。
齐己《新秋》
“露彩朝还冷,云峰晚更奇。垄香禾半熟,原迥草微衰。”
晨露冷光、暮云奇峰,半熟稻香与微衰草色,尽显农野立秋的丰饶与渐变。
杜牧《山行》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虽未直言立秋,但“霜叶红艳”成为秋日色彩的经典符号。
白居易《立秋夕有怀梦得》
“露簟荻竹清,风扇蒲葵轻……所思渺千里,云外长洲城。”
凉簟轻扇、夜茶秋吟中,寄寓对故友的绵长思念。
刘禹锡《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颠覆悲秋传统,以鹤翔晴空的豪迈,抒写进取豁达的秋志。
李益《立秋前一日览镜》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镜中白发与秋风对照,道尽人生迟暮的苍凉。
高观国《思佳客·立秋前一日西湖》
“不肯楼边著画船,载将诗酒入风烟……结得清凉世界缘。”
泛舟载酒、观鹭赏荷,立秋前夕的西湖游宴,尽显文人雅趣。
范成大《立秋二绝》
“三伏熏蒸四大愁,暑中方信此生浮。岁华过半休惆怅,且对西风贺立秋。”
以“贺立秋”的洒脱,化解伏暑烦忧,传递顺应天时的达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