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08-18
最近一个星期,一直在和妈妈去医院照看住院的爸爸。老爸的病不是很严重,就是做完手术后一直打点滴,忍一忍前期的痛苦就好了。虽然不担心病情,但每天也是早上7点起床,准备一下就去医院了。
最近的香港事件闹的挺大,老爸都开始关心此事件的情况了(微信上都转发相关的文章啦)。看着朋友圈和空间里面的朋友也有人关心此事,不禁让我想起了以前的自己。记得2014年的时候也有此类事件发生,自己当时真是一个爱国小青年,会很热切的关心此类事件的进展,并在空间给出自己的观点。而如今,我已很少这样了。
现在,自己最关心的有两样,一是食物,二是健康。
尤其父亲住院,妈妈前段时间腿脚不便,让我对食物健康类的新闻更加关心了。所以,自己平时刷选的英文文章,大多都是此类的。
这或许就是一种成长吧!
日期:2019年08月29号
今天是我离开家去学校的一天,在这一路上要么听听歌要么看看动漫,我看动漫有个习惯:打开弹幕。
我感觉自己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凡是我看的任何一个动漫,就会有好多人喜欢里面的某些人,而那种喜欢在我看来确实略显幼稚。如:谁谁谁是ta老婆、老公之类的话。这不禁让思考为何网上此类现象很普遍?如微博上面某个人会被很多很多人去“拥护”?为何某个火热的电视剧男女主角会那样吸粉?仅仅是这些剧中人物或者网上的名人真的表演的很完美吗?
我想,单一现象的出现,定不是一方的作用。现在现行社会中有抑郁的人群比例愈发得多,其它歪风邪气的风行,也离不开这些网络作用的影响吧。
以前的我看的动漫主要是以热血、友情、或者搞笑为主。如《龙珠》、《火影》、《猫和老鼠》等等。而如今呢?现在的动漫市场真可谓是百家齐放,各种类型的动漫的题材都有。尤其是爱情、孤独、个性等之类的特征被放的很大,比如最近看《一人之下》里面的冯宝宝,这种类型的人物反倒是更受到观众的喜欢?不爱说话,爱埋人,战斗力爆表,呆呆的,单纯无暇,邋遢等等,其特点有优有劣,但为何这样的人物设定会火起来了?
我想每个爱玩手机,爱网上冲浪的孩子,都喜欢在网上找到自己显示生活中某张比较薄弱的牌吧,生活中简言少语的反倒是更能在网上找到自己某一张牌置放的地方。这刚好如我前面看到那篇英文新闻讲的那样,越依赖网上东西,现实中反倒是幸福感越地。因为那种网上的虚拟物会将自己心中失落的一张牌放大,这样更会在生活中越难放置这张牌而选择在网上吧。
其实看动漫也好,看电视剧也罢,如果自己的代入感太强的话反倒是不好的。学会把这些仅当一种消遣来看,其中好的学一下,然后用到现实社会中,而不要仅仅沉沦在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