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圣诞节、万圣节各种西洋节日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许多人渐渐淡忘了传统节日,大家普遍的感觉就是现在年味越来越淡,感觉过年和平时没有太大的区别。躺在床上静静回忆着我那再也回不去的儿时的年味,除了感慨时间都去哪了,有的就是浓浓的思念。
细细数来儿时的欢乐还真不少,真是千言万语难道尽。今天跟大家分享我那挥之不去的美食篇!小编出生在浙江的某个小山村,跟大家唠唠属于我们那独有的年味。
儿时的味道——冻米糖(一)
我生长的小山村过了年二十就开始置办年货,儿时最大的期盼就是过年,因为可以尽情的满足自己的味蕾,吃到好多平时不能吃的美食。长辈们会早早的把糯米饭、番薯丝等晒干,到年底便开始熬麦芽糖做冻米糖。
首先要在一锅热油里把晒干的米和番薯丝等炸好,然后在锅内熬好麦芽糖和白糖,再将米和黑芝麻放锅里搅拌在一起拿出来,放置在一个正方形的模具里,拿一个小方木块使劲的按,将所以材料黏在一起,放置一段时间等材料差不多凝固好了拿开模具,最后用锋利的菜刀将米糖切成一片片就大功告成了。然后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容器装好,正月里拿出来招待客人和自家食用。
儿时的味道——油豆腐(二)
我们小乡村每家每户都会准备油豆腐,以备过年请亲戚之用。首先会提前一天泡好豆子,然后将豆子拿到磨坊将豆子磨成糊糊状,儿时的我做的最多的就是帮父亲添豆子,当磨盘转过来的时候我会加一勺豆子和水,然后父亲转动磨盘。偶尔也会调皮的要求帮忙推磨,但是往往坚持不了几下就累趴。
回家后母亲则会烧好水开始做豆腐,那时总会让母亲舀出一勺豆浆放点酱油和醋,先津津有味的喝一碗豆腐花。然后母亲会将豆腐压的特别干,切成小方块,在锅内放置大量的油待油有点开始沸腾放入切好的豆腐块,过了没多久豆腐块便会慢慢的浮起来。有时父亲会将特别嫩的豆泡用漏筛子拿出来,我们会拿出酱油,辣酱搅拌着吃,现在回忆起来觉得简直是人间美味,真是特别怀念。
儿时的味道——黄米粿(三)
黄米粿是属于我们县独有的一种美食。父亲会去山上砍会一些小树枝,然后烧成灰熬成汤和米放在一起去磨成米粉,然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工具做成一条条的黄米粿,具体步骤有点记不清,因为这其实是外公家的特产,我们家做的比较少。儿时的我最喜欢吃青菜炒黄米粿,经常把这个当做早餐。
儿时的味道——发糕(四)
每年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发糕,有纯米粉做的,也有里面有红枣、核桃、葡萄干等的八宝发糕。因为我从小不是特别爱吃甜的,所以吃的相对比较少,但是就这款发糕得到了我们很多当地人的喜爱。也是我们过年必不可少的年货,亲朋好友过来总是会出席在餐桌当做点心。通常我们正月初一都会吃发糕,寓意着年年高。
儿时的味道——馒头(五)
每逢过年的时候母亲会去集市买上两袋龙游馒头回家,然后除夕夜的时候炒好我最爱的笋衣青椒炒肉馅,先将馒头蒸热,将炒好的馅塞进馒头的肚子再蒸一会,热腾腾的馒头便出锅了。每当这时小小的我总能塞下四五个,想来真是佩服当时的自己,食量惊人啊!
儿时的美味——坚果(六)
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现在似乎也没有特别的喜欢花生瓜子这些玩意。但是儿时的花生、瓜子、开心果却是超级美味。每当赶集的时候,父母亲会带上我们去集市上置办年货。看到琳琅满目的零食,我们总会哈喇子流一地。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和弟弟一起比赛剥瓜子,然后将一把瓜子仁塞进嘴里,满足的嚼着香香的瓜子仁。现在回忆起来还是满满的香味!
儿时的味道——糖果(七)
糖果对于每一位孩子来说都是治愈系的,几乎每个小孩都大爱糖果。因为地处偏远山区,所有没有城里80后的大白兔,我们童年过年家里买的最多的就是喔喔奶糖。过年最开心的就是兜里揣满了花生、瓜子、喔喔奶糖。走亲戚最爱的年货也是这些,每当收到大人分发的零食,当时的满足感不亚于红包。
儿时的味道——水果(八)
因为经济条件所限,所以身为一名农村娃,平时除了一些地里田间自家种的水果,其他没啥水果。到了过年每家每户会买上一箱鸭梨、一箱苹果、一筐椪柑、然后一箱橙子和一捆甘蔗。年初一的时候会捧着一节甘蔗津津有味的吃着,也寓意着新年节节高升。
半夜码字,哈喇子流了一地了,现在的我饿的肚子咕咕叫了,路过的记得点亮红心,犒劳下半夜辛苦码字的人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