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困惑与坚守

今年接手六一班,眼前又是一片“阳盛阴衰”的景象,男生们如同脱缰的小马驹,满脑子都是玩耍与嬉闹,对读书之事兴趣寥寥。语文学科,本就是需要不断读、反复练、用心写才能有所建树的,可这些孩子,仅凭那点课堂上的灵光一闪,而不愿在课后下苦功,知识就像过眼云烟,难以在他们的脑海中长久驻足,反映在卷面上的成绩,自然是惨不忍睹。

学校的评比标准,犹如一把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审视着每个班级,评判的关键就在于哪个班的特差生数量最少。而我所接手的班级,差生的阵营颇为庞大,其中有个叫杜德福的孩子,更是“脱颖而出”,在我刚接班时,就稳稳地占据着倒数第一的宝座。好在他的家长十分配合,让我在这片看似荒芜的教育田野中看到了一丝希望的曙光,于是我暗自下定决心,定要拉他一把,让他的成绩有所起色。

随着期末考试的脚步日益临近,我开启了“魔鬼辅导”模式。每日下班后,我没有像往常一样奔赴温暖的家,而是将杜德福留在教室里,进行一对一的单独辅导。这一小时的时光,静谧而又充满挑战,我倾尽全力,试图将知识的火种播撒进他的心田。而我的两个女儿,也跟着我开启了“早出晚归”的模式,她们目睹着我对学生的付出,也默默承受着这份教育背后的牺牲。

然而,今晚的场景却如同一盆冷水,无情地浇灭了我心中那团炽热的希望之火。杜德福在辅导过程中,竟然打起了瞌睡。那一刻,我的心仿佛被重重地捶了一下,难受、无奈与悲伤如同潮水般涌上心头。我不禁想起了网络上那句令人心酸的话语:老师为什么寿命比较短?因为老师们私自改变别人的命运。这看似荒诞的言论,此刻却如同一根尖锐的刺,深深扎进我的心底。

由此我想到我那早逝的父亲,不也是一位在教育岗位上默默奉献了一生的教师吗?他刚退休一年,还未来得及好好享受退休生活,就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我自己的身体,也如同风中残烛,时常被疾病侵袭。难道,真的是因为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对学生管得太严,试图去扭转他们的命运,而遭到了命运的反噬?在这深深的自我怀疑中,我有了一丝放弃的念头,心想或许放手才是对自己的救赎。

    可是,现实的压力如同一座大山,横亘在我面前。六年级,作为小升初的关键时期,学校的声誉、学生的未来,都与这一阶段的成绩紧密相连。每次评价小学的教学成果,六年级的成绩都如同一个沉甸甸的砝码,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怎能在这关键时刻退缩?

      教育之路,从来都不是一条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而是布满荆棘与坎坷的崎岖小径。我在努力改变学生命运的漫漫征途中,陷入了自我挣扎的泥沼。放弃,或许能让我暂时从这份疲惫与困惑中解脱;坚守,却需要我有足够的勇气去直面未知的艰难险阻。但我知道,在这两难的境地中,我不能轻易言败,仍要在迷茫中摸索前行,去探寻教育的真谛与平衡,去追寻那隐藏在教育深处的曙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