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一部电影《悲伤逆流成河》,讲述了少女易遥因为家庭等关系倍受校园暴力,后自杀的故事。看过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在想:对于欺凌的承受与忍让到底是对还是错。
电影中的少女易遥遇到欺凌后并不会反抗,这也是她自杀的一个根本原因。生活中如易遥一般的人并不少,对于欺凌与下一次变本加厉的欺凌所做的仅是一次又一次的忍让,从来没有想过反击。那么忍让与反击,到底应该怎么选择?
忍让还是反击,这是一直以来人们都在做的选择题。反击,人们会说你冲动;忍让,人们会说你懦弱。似乎很难选择。但是毋庸置疑,每一个反击的人不一定冲动,忍让的人终究会懦弱。
很多家长,老师的心中,永远都是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永远对孩子所闯下的祸,总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多少孩子在学校被欺负,换得家长一句“别去招惹人家”;多少孩子在学校欺负同学,换得家长一句“不要生事”。
就是这样的漠视与错误的认知,酿成多少事端。校园暴力为何如此泛滥,就是因为做不出那道“忍让”与“反击”的选择题。有些孩子,往往任何事都是听从家长安排,那么现在家长的理念是忍让与漠视,是不是自小被熏陶的孩子会走上被欺凌的道路?被欺凌的孩子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孩子,因为自己被欺凌告诉孩子不要默不作声的对待一切,孩子“保护”自己过头,转为欺凌者。欺凌者去到学校欺负被欺凌者,被欺凌者又告诉他的孩子不要默不作声……陷入了一个死循环中。
这种死循环不拘于国家,不拘于贫富,不拘于美丑……哪里都在上演。那如何去更正这种死循环?这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要学着去学会保护自己,很多人因为欺凌了留下了终身的悔恨,这种死循环,唯有自己去做,去学会自己保护自己,才可以更正。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生活的主角,我们的世界由我们自己作主,对于忍让,我们完全可以将它踢出我们的世界;对于反击,我们完全可以克制,让自己在反击的同时不去欺凌别人。如此这般,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保护自己的尖刺,没有人可以去欺凌我们,因为我们学会了保护自己!
若你是一位被欺凌者,请你记住:不要永远默不作声,该出手时就出手,用尖刺掩埋自己对欺凌的忍让。若你是一位欺凌者,请你记住:永远不要把别人的迁就当作你自己的本事,对别人的欺凌,终究还是会回到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