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之前住在我家对门的70多岁老教授李老师发信息来:
一直到今天,在上下班的高峰期,北京的地铁站是男女服务员都上阵用力推着拥挤的乘客上车。已经有几十年了,东京乘地铁上班的人被工作人员推挤着上车的景象比北京更甚。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为了哥哥的冤案平反,在还无法与北京、东京相比的武汉也遇到过家长送孩子乘车上学而奔忙拥挤的景象。虽然远远不及北京和东京那样的景象,绝对是“小巫见大巫”,仍然让我对大城市的生活唯恐避之不及!我虽然经济条件不算好,当时就觉得哪怕是一个月少拿一些工资也不愿意在大城市生活。怪不得现在很多人离开东京住到几十里、上百里之外,宁愿每天乘高铁车上班也不想受那拥挤之苦。统计显示,整个北京市上下班高峰期人均单程乘车时间需要56分钟,恐怕在东京上班的人用时会更长。中国要在距离北京那么远建雄安新区也是为了解决几百年来人类自己造成的城市病的重大决策。
大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必然要经过的阶段。城市病也说明不管人类多么的先进,也终究避免不了出现像一般动物那样的盲目性。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误区。人类是不是会清醒,在今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避免类似上述现象的出现呢?
我有一点自己的认识,所以回复说:
如果资源平均分配,福利政策照顾弱势地区大概有可能避免城市病。不然大家都会往大城市跑,在大城市不光意味着收入高,更有可以获得孩子教育的资源、医疗资源等等的优势。
今天又收到李老师的回复,他说:
丽芳,很少有人跟我谈到教育问题,所以回复你。
你一定知道,向月球发射火箭必须有提前量,对孩子的培养也是如此。每周工作六天才是二十多年前的事,要不了多久中国就会每周工作四天,将来甚至更短,剩下的时间怎么安排是一个大问题。我一生从教,不管是从微观上还是从宏观上看教育与人类生活又不是同步的。央视节目中那些少数民族的人说“小孩会走路就会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考古发现证实了这种说法:十多万年前的岩画还清晰可见,更早的岩画可能已经消失,而科学的出现却是近代以来的事。人的大脑左右两半球分别司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但是因为人类现在的发展阶段是左脑开发充分,右脑开发不充分,左右脑又缺乏联系,导致人的大脑仅仅开发不足百分之十。科学成就是可以以多少物质量来衡量其价值,总是有限的。但是你想过没有,艺术却不是如此。所以,如何培养孩子是一个大问题。我认为,必须是左右脑都得到充分开发才是现代教育,而我们现在的教育不会考虑这些问题,因为教育是为一定的政治服务的。
你觉得在市区对孩子的教育有好处,我不完全同意你的看法。这里有一所芥子学校,根本与社会上的学校不同,学生除了上课外就是种菜、养鸡、养兔等,课余生活非常丰富,五六年级的孩子骑自行车去洛阳游玩,这与我们刚解放、小时候的教育差不多。我女儿在郑大那个环境,女儿逼着姗姗那样学习,我不同意也没有办法。
以下是我的答复:
李老师,我大概查了一下芥子学园,现在有不少教育的先行者尝试在做让孩子自然生长的教育。
恰好今天又看见一个新闻,说一个老师上课的时候发现95%的孩子不认识白蜡烛,甚至有写孩子说是塑料条!
从这个角度来看,确实大城市里的孩子对于一些常识的缺乏让人觉得担忧。不光如此,麦子怎么长大,鸡鸭鹅猪怎么成长的这些孩子一无所知,他们见不到、听不到,也没人告诉他们。他们听到的只有学习、考试、学习、考试,更多接触的是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培优班,哪还有精力去面对这些看似无用的东西?
城市里的家长多数焦虑,就身边的环境而言,无数孩子培优、各种兴趣班,自己也会担心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好,毕竟人口基数大竞争也无比激烈。不过说到底,不是对孩子不自信而是对自己不自信,希望孩子能有更好的未来,有机会获得更多的财富。
其实,说道这里您也应该明白,之前我说的也并不是说城市教育一定更好或者更不好,这是个相对着来看、两面性的东西。
我是农村长大的,小时候爱唱爱跳,喜欢演讲,初中之后多次登台比赛,也不少次获奖,我一直遗憾的是,从我小时候没有人去培养我的这些兴趣(当然我不是在抱怨,我只是在讲述这个事情。)我的爸爸妈妈认为,除了考上大学以外人生根本就没有其他改变贫穷的机会,其他的一切影响学习的因素统统都是歪门邪道。在现在的农村依然是这个观点,孩子的家长们眼界就是考上好大学,其他的都没用。
如果农村的孩子有机会去培养兴趣又能怎么样?需要比上学读书更多的投入,并且获取收入恐怕也需要更长的时间。农村家长会觉得这个投资回报率实在太低了,没有人能一直供着他去培养兴趣直到变现,那些北漂南漂故事太多了。
不管是在城市受教育还是在农村受教育,归根结底问题在于是不是能顺应孩子的成长。城市里拔苗助长,农村又缺乏眼界,如果家长能成长,在哪里受教育都不是问题。
不过您说的,“教育是为了一定的政治服务的”,让我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