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在我心中一直是个神秘的地方,就像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秘境。
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处。丝绸之路,莫高窟,汉长城,沙漠,驼队,每一个出现在我脑海里的词都透着种神秘感。
选择去西北走一遭,缘由莫高窟和对沙漠的向往。
我只知道莫高窟是佛教艺术地,只知道它的历史久远价值甚高。脑子里对它并没有多大的概念,我没有什么信仰,但想去,我知道我一定会被它震撼到。
莫高窟的开始,带着些许传奇色彩。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一书的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这就是它的开始,泛着金光又伴着僧人乐尊的苦修。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在沙漠的高处有那样的一群人,因为信仰或者说因为乱世隐于此,青灯孤影,那么低于尘埃又那么高高在上。另有一说为:佛家有言,修建佛洞功德无量,莫者,不可能、没有也,莫高窟的意思,就是说没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为了。
当我站在莫高窟面前时,我在想什么呢?那日阳光很烈,岩壁上一座座大大小小的佛洞铺开来,这头到那头,很长很远,尽头隐在一片黄沙里。开放的还比较完整的佛洞我进去又出来,惊叹、讶异、惋惜,种种情绪翻涌。它让我忍不住赞美,那时人们的智慧和劳动,它让我折服,信仰的力量。莫高窟的繁盛与没落,登上历史舞台又黯然退场,至今,它还在那里等着谁?
我去了莫高窟的博物馆,一个人坐在一个小展厅看影片,关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你一定听过那些名字,迦叶、释迦牟尼、弥勒。在博物馆,最让我念念不忘的是那一排排色彩斑斓的矿物颜料,莫高窟佛洞里的画差不多都是用的矿物颜料所绘,虽然有些都风化、氧化了,但是很大一部分保存完好,颜色鲜艳,经一千多年不褪色,让你有种才画上的错觉。
当我离开莫高窟时,我回头望了望,千年前,一定也有人同我这般回望。离开了,它慢慢消失在我的视线里,最后只剩下一片茫茫的沙漠黄。
傍晚,还没有夕阳西下。
我在鸣沙山。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沙山。它很美,阳光下一片金黄。我的另一个愿望实现在我的眼前,让我像个孩子一样和沙子玩闹起来。
脚踩在还有点烫脚的沙子上,心里就像是被填满般,那热度一直传遍我身体的每一处。一步一个脚印的走着,走远了回头看脚印早就不在了。那时候,我想鸣沙山要是很高很高就好了,我就会一直一直往上爬。直到太阳落下,直到夜幕繁星,直到旭日初升。
坐在沙子上,手里捧着沙,看着沙一点点的滑下,我握不住,只能看着它溜走。
待我扬起沙,为我拍张照吧!证明我也曾拥有过。
我想等到最后。等到人群都离去,等到鸣沙山只有孤独的灯影在晃。我躺在沙山上,闭上眼静静感受耳畔的风,睁开眼时是漫天繁星,这浩瀚的夜空,我看不透你。
沙子已经冰冷,夜风微凉,远处城市的灯照亮那些不眠的人们,再见,鸣沙山。
三毛说: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
而敦煌,就是我心中的一粒沙,每想起一次,就疼一次。
有这样的一个场景,开始时漫天黄沙,那些景那些人渐渐由远及近变得清晰,结束时也漫天黄沙,那些景那些人慢慢远去消失在风沙里。
文中图片均为自己手机拍摄未后期处理,码字不易,喜欢就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