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多的时光匆匆,这里有我们的新朋友、老朋友,有一路同行的人。我们很难说作为个体,只是自顾自精进与成长,而非将同样的热情投注于身边的人,有情世界,多少个回眸的瞬间集结而成的缘分才有了彼一刻的相遇。个体心理学鼻祖阿德勒提出一个优美的德语单词Gemeinshaftsgefüh l社会情怀,他鼓励我们,走出去,去贡献!于是,我们在[同行的人]这个栏目里分享彼此的收获与成长,也将这份爱,带给身边的你,愿你也能拥有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眼力与心中绵绵长长的爱!
参加学习的原因呢?
因为之前工作的忙碌,加上带孩子的心力交瘁,取而代之的就是个人价值感的大大下降,导致自己常常情绪很崩溃,自己觉得很不好。
走进老师的课堂后,开始接触了一群非常可爱的小伙伴,大家在课堂上相互鼓励、分享各自在育儿和家庭中的一些事,很多案例都让我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学习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作为父母有责任和义务去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但我们绝对不是能强行把他们变成我们心中想要的样子,就像我们自己想要追寻自己的内心那样,首先是成为我们自己。这个想法和理念指引着我,这么多年一步一步在生活中慢慢去观察孩子、去理解和共情他们,去了解他们的难过和悲伤,去体会他们的情绪也感知他们的能力。
我本身个性比较强势,学习正面管教、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后,慢慢地有意识地让自己变得更加柔软一些。因为世界本来就不是非黑即白的,很多事情在黑与白之间,我们会去寻找一种比较中间的方式,让自己与周围人的相处方式更舒服一些。
生活中的困难会退缩吗?
生活中其实也会有很多倒退的时候,比如这次的超长假期,孩子都闷在家上网课,有时候上着上着就会把手机拿去玩儿了;或者有时候能写好的字,看着孩子没写好也是会着急大声嚷嚷起来。但这些小插曲并不会影响我和孩子的关系,因为事后我也会冷静下来对孩子说:“妈妈很凶的时候,你会不会很难过?”我会去和孩子好好沟通。孩子也会跟我说:“我会难过,但也会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妈妈不用这样的方式。”
孩子能敞开地和我表达她的感受,我觉得很开心,他们能学会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是我们家长最愿意看到了。同时,毕竟父母也不是完美的,也会有情绪,发现自己做错了的时候,不是去后悔自责,而是去想想,下一次我如何能做得更好。这样,我们彼此都保留着一颗开放的心,可以相互接纳,也能互相鼓励。
对自己的期待
养育之路,我的期待是希望自己能够在生活中慢慢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想法,希望他们能够按自己的成长节奏长成他们自己想要的样子,我们作为父母,也能尽自己所能给到他们需要的帮助。
婉拒了先生希望我一同经商的邀请,我对自己的期待是希望将自己学到的东西能够分享给身边需要的人,所以我会去参加一些职业化的培训,也在上完家长课后参加了讲师认证,这半年,也跟着老师深耕自己的中文专业、学习思维导图,让自己看更多的书。希望用自己的所学与一己之力对身边的人有更多的帮助。